-
1 # 寒來一暑往
-
2 # 快樂與我同行9
地震雲的存在沒有可靠依據
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
地震工作者們認為,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也有的認為,“地震雲”的必然性尚缺乏實驗資料,也可能是一種巧合。究竟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地震雲的特點有五種
1、外形呈細長條帶狀,有時如一直線,有似飛機的尾跡;有時為輻射狀,數條地震雲交於一點,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有時為干涉紋狀,形似人的兩排肋骨。
2、邊界清晰,此點有別於傍晚出現的輻射狀高積雲,也是幾條長條形雲延長交於一點。
3、出現的時間以凌晨或傍晚居多。
4、其雲多為無端橫出。
5、其色可怕而感到恐怖。
地震雲現象徵兆
2、地震時間及強弱:地震雲出現的時間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則所對應的地震強度就越強。
3、地震的地點方位:這種雲的垂直方向,大體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在垂線方向上可能較近,也可以很遠。一般認為震源大體就在跟地震雲相垂直的地方。如果在一次較大的地震之前,各地普遍出現了地震雲,兩位相隔很遠的觀察者都看到這種雲,他們聯絡一下,各自報出觀測到的地震雲的方向,畫在地圖上,那麼,這兩條雲的垂線的交點,就是將要發生地震的地方。經中日兩國有關人員驗證,這一結論大多是可靠的。中國研究地震雲者也不乏其人,其中,瀋陽軍區某部幹部董振海尤突出。董振海現任遼寧省地震雲研究會副縣長理事長。他從小就跟父親學會了看雲識天的本領。1975年海城地震後,他開始看雲測震,堅持不懈。1978年7月6日,他發現了地震雲,指出9天內“地震可能發生在東南沿海或臺灣一帶”,9天后臺灣果然發生了7.4級地震。
回覆列表
關於地震雲形成的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有兩個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地震雲形成1、熱量學說: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2、電磁學說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區域性變化;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區域性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成了地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