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pohi13840

    今天我知道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故事,它使我非常難忘,使我懂得了許多東西。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自從蜀國和魏國建立之後,兩國的戰爭接二連三。諸葛亮身為蜀國的丞相,親自擔當北伐魏國的主將,一路上披荊斬棘、馬到成功。諸葛亮準備攻陳倉,走之前又囑咐馬謖要守好街亭,又派王平當副將幫助馬謖。諸葛亮怕街亭失守,自己就會危在旦夕,又派高翔守柳城。諸葛亮對馬謖說不要在山上。在可誰知馬謖到街亭後,不聽諸葛亮和王平的勸阻,一意孤行,以為居高臨下就可以守住。王平勸不住,就央求馬謖給他一千兵馬。幾天後,魏兵來了,看到馬謖在山上紮營,主將司馬懿大喜,派大將張頜斷水源,再猛攻。不久,蜀軍無水,大亂,張頜猛攻後,馬謖危在旦夕。王平知道後,快馬支援,可又遇到伏兵。柳城也被魏軍攻下來了,馬謖只得殺出一條血路。回到諸葛亮的營帳後,自己去認罪。諸葛亮不忍心殺愛將,但為了軍心,還是將馬謖極不情願的處死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哪怕是諸葛神候,也會有用人不當的時候,也說明了無論是誰,都會犯錯,都有缺點。做人也不能驕傲,否則會像故事中的馬謖,因為驕傲而釀成大禍。只有認真去做,事情才會做對,做好。 我也是小學生,喜歡看《三國演義》,我第一次發作文,你給我個評價吧。

  • 2 # 範閒不是我

    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感

    當我看完了由《三國演義》改編的電視劇,其中“失街亭”一段真是令人扼腕嘆息。街亭失守使蜀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損兵折將,甚是慘重,儘管在事後孔明改變了策略,但也於事無補,由於多年的北伐征戰,使蜀國就此開始走向衰落,且是後繼無人。究其過錯,我以為是孔明在用人上的一個失誤。

    馬謖的驕傲自大、剛愎自用固然是戰敗的直接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以我看在於孔明。面對該書所展示的孔明的神機妙算、料敵如神,我絲毫不感疑惑,應該說,我是被孔明深邃而謹慎的軍事才能所打動了,但是不得不承認,孔明在街亭一戰中犯了三個無法挽回的錯誤。

    首先,是用人不當,不該派馬謖去守街亭。孔明素知馬謖自命不凡,言過其實,以致在將令發給他後仍舊放心不下,再三叮嚀不要輕敵。既然如此又何必非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害之地呢?寫到這裡,又使我想起關羽敗走麥城的幾個鏡頭,孔明同樣對他不放心,偏偏卻讓他去守荊州。古人云:“吃一塹長一智”。可孔明單單放棄趙雲等良將去冒這個險,終因在用人上而釀成似乎意料中的悲劇。

    其次,是心中無底,也就不該讓馬謖寫軍令狀。寫軍令狀就意味著倘若戰爭失敗了,必定要斬。雖說馬謖自命不凡,不聽勸告,執意在山上林木深處下寨,司馬懿率兵圍山,斷其水源,蜀軍大敗,但他還是一位“深通謀略”的“天下英才”,平日“才氣過人,好論軍事”,頗有獨到見解,故受到孔明重視。可以說,馬謖是一位好參謀,可孔明偏偏誤用人之短,使蜀國失去一個棟樑之材。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諸葛亮把馬謖推上了“斷頭臺”呀。

    第三,多事之秋,不該斬馬謖。眼見城中僅二千五百名老弱殘兵,退守兩難,而諸葛亮又揮淚斬馬謖,並向後主上表自貶,以右將軍行丞相事。正當戰爭用人之際,孔明正了軍法,卻失去了一個左膀右臂。且自降三級,別人又能說什麼,降與不降級,還不是一樣呀,在當時的蜀國,孔明名義上是丞相但是事實上掌管一切行政大權的了,說一不二的。

    中國有句古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事實確是如此,但是,孔明忽略了。劉備死前諄教,馬謖“紙上談兵,不可重用。”可忠言採訥實施了嗎?而孔明為了報答先主三顧茅廬的恩德,“事必躬親”,事無鉅細,不僅使自己日勞成疾,而且使使一些賢士無用武之地,更無機會鍛鍊治國的能力,這就必然埋沒大批人才,使蜀國後繼乏人。但就在退兵時智收姜維才開始培養接班人,已經晚矣。孔明是一位千古難得的聰明人,在治國上卻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或者說是治國無方了。“連年動眾,未能成功……應變戰略,非其所長”。

    失街亭使人感嘆不已。這千古教訓應該多少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紅糖牌子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