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儒隨筆

    我不是很喜歡《大秦帝國》,原本也很喜歡,但因看到電視劇中對商君之死近乎神話式的濃筆重墨,突然間倒了胃口。

    寫作歷史小說,作者要有謙抑心,時刻控制好個人情感,不能把自己的情感過分的注入歷史人物身上。歷史小說過度寄託作者情感,就會成為“成人童話”,例如《三國演義》中的孔明。

    沒有看到《大秦帝國》對白起的“洗白”,僅從對商君的過度高大上美化也可推而知之。但現代人勿須替古人憂,更沒必要去“洗白”誰,歷史人物必須放在歷史情境中去看,時間距離太過遙遠,除非典型的反人類。

    白起阬殺趙降卒,從《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看: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大震。

    由上可知,白起擔心趙卒反覆,秦國雖說勝了長平之戰,但也折損了20多萬秦軍性命。如果降卒按今人的思維,放歸趙國,趙軍勇敢,豈能善罷干休?出於戰略利益計,雖然殘忍,但可以殘暴而終戰。

    白起的決斷在當時,當場的情勢下並無過錯。也許有人不同意,但不求同。

    評判歷史人物最好將自己置身於相同的情境中。

  • 2 # GX星火燎原

    白起只是執行人罷了,第一,坑殺那麼多人,一個領兵掌軍之人沒那麼大權力,最多殺降幾萬人就是白起最大限度的,無論是為將還是為人,幾十萬人坑殺,沒有秦國國君同意,白起不敢。第二,秦國養不起那麼多人,也不想養,但也不能白白放回趙國,坑殺,是最佳的削弱手段。第三,白起是軍事上的天才,但在秦國朝堂上是沒多大聲音的。他是從下層以軍功升上來的,在秦國沒有底蘊。

    所以,坑殺命令是秦國國君下達的,白起只是奉命執行,也是背鍋的,但也可能是自願背鍋的。但他也很自疚,所以,長平之戰後,白起就淡出秦國軍方,拒絕出征,後來被賜死也許是他本人的選擇,也許是秦君滅口吧。

  • 3 # 替鯨照顧海

    主要功績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後人觀點

    大秦帝國是否洗白白起,那麼我們只能從以往的事蹟中推斷出白起是一個殺伐果斷的人,但是他真的很殘暴嗎?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後人看到的,只是他人屠的兇名,只是他血跡斑斑的戰果,只是他悲慘不人道的命運。

    主人公觀點

    但就擺起他自己來說,他並沒有做錯什麼,他生了一個影片,身為一個將軍,為自己的國家貢獻了自己所有的智慧和能力,為自己的國家揹負了滔天的罪孽,為自己的國家揹負了千古的罵名,甚至連他的死亡都是君主賜予的。

    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要說它殘忍的話,我更想說他首先是一個可憐的人,明明一心一意為君主為國家付出,到最後換來的卻是自刎的結果,自古自古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也只是其中一個而已,逝者已去,願他安息。

  • 4 # 立志成蟲

    個人的看法:說白起血腥殺戮很殘暴沒錯,不是白起一個人殘暴,而是他身在殘暴的戰國時代。春秋和戰國連在一起但是戰爭卻有本質的區別,春秋為爭霸戰國為兼併,戰國時代斬首多少萬殺俘殺降不絕於史書,可是在春秋時代基本上沒有,被打敗的一方跑了就跑了,打贏的一方也不大會窮追不捨,認慫服軟這事兒基本上結束了,目的不一樣手段自然也不一樣了。自戰國中期開始國與國之間你死我活的程度越來越白熱化,想打衰敵國進而兼併最好的辦法是戰爭,而青壯年既是士兵也是從事生產經濟的主要勞動力,青壯年人口的多少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實力,死的越多國家實力越弱,國家實力弱了就會失去土地導致人口繼續減少。名將白起是打贏了斬殺他國士兵,可秦軍同樣死的也多,白起的巔峰之戰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5萬,可秦軍的傷亡據說也超過了20萬,你死我活的戰爭哪有善良仁義可言?

  • 5 # 蒼天又曾繞過誰1

    白起殺降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糧食養他們,養不起就會反噬自己,別忘了戰俘比自己人數都多,以後項羽殺降也是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走親訪友要備禮物要給孩子壓歲錢,普通工薪族如何應對這筆開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