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25325138772

    有的媽媽覺得自己孩子的性格差。也有不少人為自己居然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而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媽媽,從而陷入了自我厭惡的怪圈。其實這也沒什麼特別的。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孩子身上那些讓自己討厭的性格,其實大多都是自己也有是可怕的父親。

    當孩子身上體現出這些的時候,自己的感情就像是突然被放大了,有種意想不到的厭惡感湧上心頭。結果就會去幹涉孩子的行為,使用過於強烈的語氣和嚴肅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有時甚至將孩子徹底逼入絕境。

    媽媽也能感覺到對孩子可能過於強硬了,但是有時候爆發出的感情一時難以收回,無法去安撫孩子。更糟糕的是,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怒火和厭惡感,就會變得不安。而看到這一幕的媽媽,厭惡感反而更加強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負面情緒的惡性迴圈。

    當發覺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時,其實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有必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孩子性格問題的成因。

    由同一個父母所生,用同樣的方式撫養長大,為什麼兄弟之間的性格會有不同呢?想必有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接下來讓我們分析一下兄弟性格為何會產生差異。

    假設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如果一個孩子被媽媽認為是“好孩子”,那另一個孩子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可能寧願去做一個“壞孩子”。當媽媽發現了他的錯誤舉動自然會表示強烈斥責,越看越覺得“壞孩子”的行為扎眼,更難以忍受他的行為。而那個孩子的錯誤舉動也會隨之升級……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而且,我在前面也提到過,孩子天生就有各自的“氣質”。但並不意味著父母相同的親兄弟氣質就會一樣。

    因此,媽媽總會有這樣的疑問:“明明這招對老大很管用,怎麼對老二就不管用了呢?真是個難伺候的孩子啊。”雖說有時候確實是媽媽多慮了,但對於沒有親眼見過他人育兒,自己也沒有養育過幾個孩子的現代媽媽而言,確實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迷惑。

    反過來說,比起年紀尚小的老么,媽媽更容易用否定的態度去對待老大。這並不是孩子自身的問題,而是因為媽媽對老大的期望值過高。一旦達不到這個標準,媽媽就會覺得這個孩子“不中用”,從而產生否定感。

    作為媽媽,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打算對哪個孩子偏心,都想對每個孩子一樣好。但總會以某件事為契機,在無意識中給某個孩子貼上“壞孩子”、“不中用”、“不誠實”之類的標籤。而這個標籤在兄弟之間經過對比之後就愈發明顯,漸漸地,媽媽就不去關注這個孩子的優點了,就更看不到他的長處了。

    希望媽媽能夠拋棄“這孩子就這樣了”的成見,重新去關注、審視他的行為舉止。想必能發現自己孩子身上原來不為人所知的優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不多的地方的商鋪適合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