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象我一樣,
象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悽清, 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嘆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象夢一般地,
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象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
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嘆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我希望飄過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後成為水沫社和其後的《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2年後留學法國、西班牙。
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次年春被營救出獄。抗戰勝利後回上海教書,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1950年因病逝世。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後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雨巷詩人”。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裡,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Sunny,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ㄔ亍著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在藝術上,本詩也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
它既採用了象徵派重暗示、重象徵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於音樂美的追求。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詩還回蕩著一種流暢的節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來自詩韻,除每節大體在第3、6行押韻外,每節的詩行中選用了許多與韻腳呼應的音組。
詩中重疊反覆手法的運用也強化了音樂效果。正如葉聖陶所說,《雨巷》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
你好!
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象我一樣,
象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悽清, 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嘆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象夢一般地,
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象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
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嘆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
獨自 彷徨在悠長,
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後成為水沫社和其後的《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2年後留學法國、西班牙。
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次年春被營救出獄。抗戰勝利後回上海教書,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1950年因病逝世。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後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雨巷詩人”。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裡,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Sunny,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ㄔ亍著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在藝術上,本詩也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
它既採用了象徵派重暗示、重象徵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於音樂美的追求。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詩還回蕩著一種流暢的節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來自詩韻,除每節大體在第3、6行押韻外,每節的詩行中選用了許多與韻腳呼應的音組。
詩中重疊反覆手法的運用也強化了音樂效果。正如葉聖陶所說,《雨巷》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