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曾經有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一是古希臘戲劇,二是印度梵劇,三是中國的戲曲。古希臘戲劇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200多年後,它便衰微中落,但後世歐洲的戲劇文化都是由它派生演化出來的;印度梵劇古典梵語戲劇起源於公元前8世紀,但沒有劇本流傳下來,它也早已是文化陳跡,但東南亞各國的歌舞沒有不受它影響者;中國戲曲最年輕,至公元11世紀才正式登堂入室,但由於它積蓄既久,來源亦多,故而潛藏了特別旺盛的生命力。
崑曲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發源於元末明初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崑劇,素有“百戲之母”的雅稱。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唸語音為“中州韻”,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佈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共有19個申報專案入選,其中包括中國的崑曲藝術,中國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
古希臘戲劇
西方學者從《詩學》歸納出古希臘戲劇的特點於三一律,即時間的一致,地點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臘戲劇的情節通常只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也不變換。在情節上也往往只有一條主線,不允許其他支線情節存在。亞里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論的初衷在於描述一種客觀的形式,而非規定一種理想狀態。並非所有的古希臘戲劇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這一理論適用於絕大多數情況。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提到劇場的六大元素,分別為情節(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語言(language)、音樂(music)、與景觀(spectacle)。
當時認為悲劇和喜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戲劇樣式,而且沒有任何一部古希臘戲劇能夠同時涵蓋兩者的特點。而羊人劇在題裁上雖然和悲劇一樣以神只或貴族為主角,但卻透過戲謔的精神與粗鄙的言語諷刺嘲笑劇中主角,具備喜劇的風格。
印度梵劇
印度古典戲劇——梵劇,從題材上看,一是取材於史詩和傳說故事,這類題材是印度古典戲劇的主要部分,如以描寫宮廷生活為中心的《摩羅維迦》,在傳說故事中溶入新意的《沙恭達羅》。二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以刻畫都市世態人情為主,如《小泥車》等。此外還有一些以宗教宣傳為宗旨的作品,如《馬鳴戲劇殘卷》。梵劇在悲、喜、正三種戲劇審美品類中,與藏戲基本一致,同屬於悲喜參和的正劇式審美品格。
對梵劇的藝術形式,人們瞭解還不太多。從《馬鳴戲劇殘卷》看,當時角色的出現方式至少有三種:一是為角色擬定了名字的;二是僅標明角色身份的,如“妓女”“主角”等,並出現有鮮明特點的丑角;三是以抽象概念為角色命名,如“智慧”、“名譽”等。
世界上曾經有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一是古希臘戲劇,二是印度梵劇,三是中國的戲曲。古希臘戲劇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200多年後,它便衰微中落,但後世歐洲的戲劇文化都是由它派生演化出來的;印度梵劇古典梵語戲劇起源於公元前8世紀,但沒有劇本流傳下來,它也早已是文化陳跡,但東南亞各國的歌舞沒有不受它影響者;中國戲曲最年輕,至公元11世紀才正式登堂入室,但由於它積蓄既久,來源亦多,故而潛藏了特別旺盛的生命力。
崑曲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發源於元末明初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崑劇,素有“百戲之母”的雅稱。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唸語音為“中州韻”,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佈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共有19個申報專案入選,其中包括中國的崑曲藝術,中國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
古希臘戲劇
西方學者從《詩學》歸納出古希臘戲劇的特點於三一律,即時間的一致,地點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臘戲劇的情節通常只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也不變換。在情節上也往往只有一條主線,不允許其他支線情節存在。亞里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論的初衷在於描述一種客觀的形式,而非規定一種理想狀態。並非所有的古希臘戲劇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這一理論適用於絕大多數情況。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提到劇場的六大元素,分別為情節(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語言(language)、音樂(music)、與景觀(spectacle)。
當時認為悲劇和喜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戲劇樣式,而且沒有任何一部古希臘戲劇能夠同時涵蓋兩者的特點。而羊人劇在題裁上雖然和悲劇一樣以神只或貴族為主角,但卻透過戲謔的精神與粗鄙的言語諷刺嘲笑劇中主角,具備喜劇的風格。
印度梵劇
印度古典戲劇——梵劇,從題材上看,一是取材於史詩和傳說故事,這類題材是印度古典戲劇的主要部分,如以描寫宮廷生活為中心的《摩羅維迦》,在傳說故事中溶入新意的《沙恭達羅》。二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以刻畫都市世態人情為主,如《小泥車》等。此外還有一些以宗教宣傳為宗旨的作品,如《馬鳴戲劇殘卷》。梵劇在悲、喜、正三種戲劇審美品類中,與藏戲基本一致,同屬於悲喜參和的正劇式審美品格。
對梵劇的藝術形式,人們瞭解還不太多。從《馬鳴戲劇殘卷》看,當時角色的出現方式至少有三種:一是為角色擬定了名字的;二是僅標明角色身份的,如“妓女”“主角”等,並出現有鮮明特點的丑角;三是以抽象概念為角色命名,如“智慧”、“名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