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德國試圖與英國進行和談的夢想破滅,決定實施“海獅計劃”,教訓一下“不識時務”的英華人。由於隔著英吉利海峽,也就決定了雙方的戰爭,只能從爭奪制空權開始,好大喜功的戈林十分樂意、也很自信的受領了任務。
在他看來,沒有戰鬥機的防空力量,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消耗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是奪得制空權的關鍵。他決定在第一階段作戰中,以打擊英國商船等目標,引誘其戰鬥機出擊並予以消滅,達到消耗其空戰力量的目的。戈林的計劃能實現嗎?
大不列顛空戰初期,英、德雙方展開了一場近似於“角鬥士”的空中格鬥,在面對面的近戰中,戰鬥機飛行員之間在空中爭得“你死我活”;而在海面上,雙方為了營救被擊落的飛行員,同樣爭得“熱火朝天”,甚至大打出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在當時,培養一名飛行員遠沒有現在複雜,以及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所花費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這麼簡單,最快也要3個月才能進行實戰。但在戰爭期間,3個月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滅亡和生存,營救落水飛行員顯然很划算。
其次,由於二戰期間的戰鬥機製造技術成熟,一旦形成生產線,產量是驚人的。但飛行員的培養速度明顯落後于飛機的製造速度,常常出現“戰機等人”的現象。被營救上來的飛行員,可以即刻駕駛一架新飛機重返藍天,參加戰鬥。
更關鍵的是,還有一個影響士氣的問題。作為高風險軍種,飛行員福利高也代表著危險大,生命保障是最能提振士氣的方法。也就是說,及時救助被擊落的飛行員,同及時醫治傷病一樣重要,眼看著飛行員在大海中溺死,對士氣影響很大。
英、德雙方在空中格鬥的同時,在大海上也展開了一場搜尋落水飛行員的競賽。德國為了營救本國飛行員,同時抓捕英國飛行員,專門派出印有國際紅十字會標誌的水上飛機,闖入雙方短兵相接的戰區,停在海面上打撈飛行員。
英華人更絕,以德國違反了國際紅十字會的協定,警告對方:所有“救護飛機”,只要膽敢闖入戰區,不管有沒有紅十字標記統統擊落;同時,英國也冒著極大風險去營救飛行員,當看到德華人時,往往是眼看著他們淹死。可見,戰爭就是你死我活。
1940年7月,雖然大不列顛空戰遠沒有進入高潮,但雙方飛行員卻爭鬥得異常艱苦。每天有12小時以上處於一級戰備狀態,衣不解甲地呆在戰機附近,等待起飛命令。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大戰的前奏,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有可能獲得勝利。
以英國為例,一個飛行中隊一天要執行4次飛行任務,每次在空中滯留時間達一個半小時。一旦有作戰任務,常常是這邊剛落地,加滿油就起飛。那段時間,對戰鬥機飛行員的意志是極大的考驗,他們十分盼望著惡劣天氣,德軍不會進攻。
但戈林想速戰速勝。即使在惡劣的天氣下,依然命令部隊展開進攻。在他看來,空戰的效果似乎正在按照自己的預期進行著。為了防止英華人“留一手”,他加大了進攻規模,將英華人的後備力量也引誘出來,爭取在空中進行殲滅。
雖然雙方戰鬥機近距離的格鬥激烈,但很少有超過15分鐘的,正因為這樣,格鬥顯得更加驚心動魄。有意思的是,天氣晴朗的時候,海峽兩岸能一清二楚地看到海峽上空的激戰,英國廣播公司更是在海峽峭壁上,開通“直播”介紹戰況。
德軍飛行員的經驗老道、詭計多端,讓英軍吃了大虧。他們往往表現出“落單”的情景,誘惑一至兩架英機前來追擊,當其進入靠近法國的伏擊區域時,埋伏的德軍就會一擁而上進行圍殲,許多年輕的英軍飛行員再也沒有回來。
道丁不得不命令各部隊,一旦飛行員超過英國海岸的滑翔距離之外,即使遇到再激烈、再誘惑的戰鬥,都不允許追趕。他向部下解釋道:“我要活著的飛行員、而不是死去的英雄”。因為,真正的大戰還未到,這樣的戰損,英國承受不起。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
1940年7月,德國試圖與英國進行和談的夢想破滅,決定實施“海獅計劃”,教訓一下“不識時務”的英華人。由於隔著英吉利海峽,也就決定了雙方的戰爭,只能從爭奪制空權開始,好大喜功的戈林十分樂意、也很自信的受領了任務。
在他看來,沒有戰鬥機的防空力量,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消耗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是奪得制空權的關鍵。他決定在第一階段作戰中,以打擊英國商船等目標,引誘其戰鬥機出擊並予以消滅,達到消耗其空戰力量的目的。戈林的計劃能實現嗎?
其實,飛行員比戰鬥機更金貴。大不列顛空戰初期,英、德雙方展開了一場近似於“角鬥士”的空中格鬥,在面對面的近戰中,戰鬥機飛行員之間在空中爭得“你死我活”;而在海面上,雙方為了營救被擊落的飛行員,同樣爭得“熱火朝天”,甚至大打出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在當時,培養一名飛行員遠沒有現在複雜,以及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所花費的時間可不是一天、兩天這麼簡單,最快也要3個月才能進行實戰。但在戰爭期間,3個月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滅亡和生存,營救落水飛行員顯然很划算。
其次,由於二戰期間的戰鬥機製造技術成熟,一旦形成生產線,產量是驚人的。但飛行員的培養速度明顯落後于飛機的製造速度,常常出現“戰機等人”的現象。被營救上來的飛行員,可以即刻駕駛一架新飛機重返藍天,參加戰鬥。
更關鍵的是,還有一個影響士氣的問題。作為高風險軍種,飛行員福利高也代表著危險大,生命保障是最能提振士氣的方法。也就是說,及時救助被擊落的飛行員,同及時醫治傷病一樣重要,眼看著飛行員在大海中溺死,對士氣影響很大。
英、德雙方在空中格鬥的同時,在大海上也展開了一場搜尋落水飛行員的競賽。德國為了營救本國飛行員,同時抓捕英國飛行員,專門派出印有國際紅十字會標誌的水上飛機,闖入雙方短兵相接的戰區,停在海面上打撈飛行員。
英華人更絕,以德國違反了國際紅十字會的協定,警告對方:所有“救護飛機”,只要膽敢闖入戰區,不管有沒有紅十字標記統統擊落;同時,英國也冒著極大風險去營救飛行員,當看到德華人時,往往是眼看著他們淹死。可見,戰爭就是你死我活。
戈林加大空戰力量,希望儘快奪得海峽制空權。1940年7月,雖然大不列顛空戰遠沒有進入高潮,但雙方飛行員卻爭鬥得異常艱苦。每天有12小時以上處於一級戰備狀態,衣不解甲地呆在戰機附近,等待起飛命令。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大戰的前奏,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有可能獲得勝利。
以英國為例,一個飛行中隊一天要執行4次飛行任務,每次在空中滯留時間達一個半小時。一旦有作戰任務,常常是這邊剛落地,加滿油就起飛。那段時間,對戰鬥機飛行員的意志是極大的考驗,他們十分盼望著惡劣天氣,德軍不會進攻。
但戈林想速戰速勝。即使在惡劣的天氣下,依然命令部隊展開進攻。在他看來,空戰的效果似乎正在按照自己的預期進行著。為了防止英華人“留一手”,他加大了進攻規模,將英華人的後備力量也引誘出來,爭取在空中進行殲滅。
雖然雙方戰鬥機近距離的格鬥激烈,但很少有超過15分鐘的,正因為這樣,格鬥顯得更加驚心動魄。有意思的是,天氣晴朗的時候,海峽兩岸能一清二楚地看到海峽上空的激戰,英國廣播公司更是在海峽峭壁上,開通“直播”介紹戰況。
德軍飛行員的經驗老道、詭計多端,讓英軍吃了大虧。他們往往表現出“落單”的情景,誘惑一至兩架英機前來追擊,當其進入靠近法國的伏擊區域時,埋伏的德軍就會一擁而上進行圍殲,許多年輕的英軍飛行員再也沒有回來。
道丁不得不命令各部隊,一旦飛行員超過英國海岸的滑翔距離之外,即使遇到再激烈、再誘惑的戰鬥,都不允許追趕。他向部下解釋道:“我要活著的飛行員、而不是死去的英雄”。因為,真正的大戰還未到,這樣的戰損,英國承受不起。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