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宸軒丷
-
2 # 九酒羔羊愛美食
窯灣雲片桂花糕
由江米粉、機白糖粉、綿白糖、飴糖、香油、桂花精、熟面製作而成,取其喻意:“一年更比一年高(同音),一年比一年好;步步高之意!”
宮廷御酒
窯灣綠豆燒原名綠酒,由明朝醫學家李時珍研製而成,是明朝宮廷御酒,已有460多年的歷史。明末宮廷御醫趙學敏、御藥師宗柏雲等攜綠酒配方隱居窯灣後,在綠酒中又加入紅參、三七、砂仁等,使酒中名貴中藥達50多種。用老沂河泉水,按傳統獨特工藝釀造。酒如綠豆湯色,因此更名為窯灣綠豆燒。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兩經窯灣,飲此酒。後將冰糖(白糖)改為蜂蜜,定為貢酒,進入宮廷。
窯灣甜油
清康熙年間,窯灣名醫宗柏雲和趙學敏,在醬油的基礎上研製出了甜油。窯灣甜油是保健食品,中醫認為,甜油入腎經,可滋陰養腎、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健胃、美容的作用。
窯灣蜜桔
窯灣蜜桔窯灣蜜桔是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窯灣鄉的特產。窯灣蜜桔果形扁圓,皮薄、橙紅光滑,平均單果重125g至150g,囊皮化渣,肉質細嫩,甜酸適口,風味濃,無核。窯灣蜜桔獲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為什麼說走進窯灣老街就走進了湘潭的記憶深處?為什麼老湘潭人總是對這裡念念不忘?其實忘不掉的帶不走的更多的是這條老街的味道。
繁榮時期的窯灣,飲食業旺盛,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
湘潭有一句老話說:過了楊梅洲冒的茄子吃,曾是客觀情況的一個真實寫照,也是窯灣及楊梅洲的一張名片,遠近聞名。
一到楊梅洲茄子上市的季節,有的帶著全家,有的相約三兩好友,自城裡到總上,從河東連過兩道河,自下游長沙等市外食客專程來到州上吃茄子。
當時最流行的郊遊方式莫過於:到楊梅洲進行環島一日遊,看成片的青紗帳、紅高粱,品嚐著農家特製的高粱酒,盡興茄子美食以及茄子盛宴。
因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專門燒茄子特色菜的飯館,在梅玉堂附近就有10家,而窯灣老街上也有特色餐館20多家,且家家生意紅火,食客絡繹不絕。
楊梅洲茄子名聲在外自然有其與眾不同的魅力。概括起來有四個獨特:一是時節獨特,是正宗的反季節綠色蔬菜,除了楊梅洲沒有哪裡可以在第二個季節吃到同一種類時令菜;二是品種獨特,楊梅洲的
茄子為純白色長型,皮薄、肉細、籽小;三是味道獨特,無論是簡單的烹飪還是精心製作,都吃不到普通茄子的澀味,口感絕佳;四是菜譜獨特,除了一般做法,還有很多特色鮮明的烹調手法。
100多年前楊梅洲茄子因一場洪水而失去,而現在留下來的是一段美談和割捨不斷的老街美食情懷。
窯灣的河魚也是頗負盛名,過去曾被稱為“魚窩子”,窯灣人以水為媒介,在此定居專業捕魚的達30多戶,是湘江專業捕魚戶最密集的地方。由於窯灣水流平緩,河灣又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洄水灣,為魚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在上世紀80年代,想吃魚起個早,釣一大碗“白魚嫩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窯灣地區的人們喜歡將釣上來的魚直接下鍋,形成了不少有名的水煮活魚、清真活魚、黃燜魚以及加工的臭魚、火焙魚。長期以來,想吃正宗新鮮的河魚就去窯灣的大街小巷走一走絕對沒錯,窯灣經營河魚美味的飯館現在還有很多,真可謂是“好酒不怕巷子深”
凍豆腐和臭豆腐也算是窯灣老街的特色傳統菜餚了,解放前,窯灣擁有多家豆腐作坊,原料全是手工製作毫無新增,也是當時如此有名氣的原因。豆腐的滷水放的越久越好,浸泡後吃起來唇齒留香。
當時窯灣船工們,最方便攜帶的就是能長時間保鮮的“米粉子肉”,與粉蒸肉不同,將肉用桂皮八角炒熟後,切成一片片沾上米粉,過一個三伏天都不會壞,要吃蒸一下就好了,十分方便快捷。
在窯灣,你還可以在拐角處遇見不知名的粉店,一碗米粉,碼子隨便放。特色小吃種類繁多,有名的有“發肉面”,手工米粉、各種包點、百粒圓、蔥油餅、油條、糖油粑粑等。特色小吃的固定門店多,隔三差五就有一家。也有流動的商販,擔著擔子進行叫賣。在窯灣老街的清晨,瀰漫著早餐的清香,讓人一下子就飢腸轆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