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都地產逍遙君

    簡而言之,就是其二元的政府機構以及國內眾多的民族,沒有高度的凝聚力反而有阻撓國家發展的不同民族地區和地方利益的離心傾向,是政治影響了經濟和軍事。

    奧匈帝國的總體實力的確不算差,但是也很明顯在傳統的歐洲五大列強中已經居於末席,僅僅比新生的義大利和日本要強,而後兩個國家的發展無疑受限於資源匱乏。

    英德自然不用說,一個是老牌日不落帝國,一個是新生的中歐霸主,這兩個國家在工業產能上是第一梯隊,要遠遠超出奧匈不少。而法國和俄國可以算是第二梯隊,他們的鋼鐵產量,能源消耗,以及工業潛力相對英德來說比奧匈強的有限。但奧匈帝國之所以地位如此尷尬,就是受其國內頻繁的民族矛盾衝突和地方利益集團分歧的拖累,這也導致其社會風貌在當時尤其受人詬病——貧富兩極分化,窮人衣衫襤褸,富人歌舞昇平。

    在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中,描繪其在維也納生活經歷的那一章充分暴露出帝國末期嚴重的社會危機——失業者彷徨在臨街的宮殿周圍,數以千計。而凱旋路上那些無家可歸的人,都聚集在溝渠汙垢之間。如果要研究社會問題,在德意志的眾多城市中,沒有比維也納更合適的了。

    但帝國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再次加劇了分裂的可能。1910年時,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73%的人口從事農業,而整個帝國的平均比例是55%

    而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差異更是成了民族主義者呼籲獨立的最佳藉口。在人均收入上,下奧地利850克朗,波西米亞761克朗,而這遠遠超過加利西亞的316克朗和布科維納的310克朗,以及達爾馬提亞的264克朗。

    同時,在奧地利和捷克土地上工業騰飛,匈牙利農業改良的同時,相對貧困的斯拉夫地區。其人口正在劇增,這也成了後來薩拉熱窩事情體現民族利益分歧的催化劑。

    而矛盾遠遠不止這些斯拉夫人。還包括在波西米亞地區的德語人口和捷克語人口積來已久的矛盾,而“青年捷克”運動正是給其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對於匈牙利來說,儘管其在1867年後獲得了與奧地利同等的夥伴地位,但在諸如關稅,少數民族的待遇,軍隊的“匈牙利”化等問題上,還是不斷地在和維也納發生衝突。

    在1905年,維也納的總參謀部甚至的確在悄悄地謀劃,準備在危機惡化時軍事佔領匈牙利。

    在1914年大戰來臨時,動員令要以15種不同的民族語言下達,而指揮官和士兵之間的語言交流更是因此存在大量的障礙。

    為了拉攏國內愈來愈不滿的地區利益者,維也納只能用經濟扶持和政策優惠的方式。比如設立專門的問題委員會,提供新的工作,減免稅收,增加鐵路支線。

    在1914年,文職公務員的人數超過300萬,大量的資金被浪費在哄騙國內的民族利益者身上,這導致軍隊的撥款變少了,而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稅收也減少了,這樣的情況下,奧匈帝國如何富國強兵?

    因此,由於有限的國防撥款,奧匈的艦隊連義大利都比不上,軍隊的給養也只有普魯士和俄國的一半至三分之一。由於缺乏資金,只有可徵用兵力的30%入伍,大部分在非戰爭期間被放長假,或者只接受短短8周的軍事訓練,這種制度自然很難造就大量合格的後備軍。

    於是,在普奧戰爭時還能用自己的火炮優勢給予德華人啟發——讓對方改革並裝備克虜伯後膛炮的奧地利,在三十多年後只能淪為軍事列強的配角了——在1900年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奧地利軍隊贏得了一項大獎,不是因為他們的步槍或者火炮,而是因為他們有最別緻的軍裝。對,沒錯,就是軍裝……

    最後,總結一下吧。

    實際上奧匈帝國的雙頭鷹已經不是一個朝西,一個朝東,具備強大的擴張力了,不像其在1915年前的國徽上所表現的那樣。

    西方的鷹頭維也納和東方的鷹頭布達佩斯都扭過頭來,緊張而戒備地盯著對方。

    而作為兩隻鷹爪的義大利和斯拉夫人土地上,特倫託的那隻鷹爪受獨立的義大利王國挑撥,而斯拉夫地區的那隻鷹爪受打著斯拉夫民族保護神旗號的俄國的挑撥。

    而其國徽上眾多的符號及紋章,已經體現不出壯闊和團結,充斥的只有分崩離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C官宣大名單,陣容變化不大但看著有戲,一碗豆、縱情證明自己的時機來了,你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