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媛媛潤潤R
-
2 # 重慶工廠百事答
真實,演技派實力加盟。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很好,不做作。這部電視劇我已經看完了,覺得真的很好看,給我的代入感很強。想想他們那裡以前比我們那裡苦多了,但能一步一步往上爬,生活越來越好。每次有問題都有人來解決問題。我們那裡不缺水,不缺地,也有很多扶貧攻堅政策,可是每次都是半吊子操作。就像劇裡說的那樣,每次領導一來就有新動作,可政績一好就高升,然後什麼東西都買不出去,比如說我們那裡種花椒,到底收2塊錢一斤,你讓我們怎麼辦?人工化肥哪裡還有錢。。
所以我就覺得西海固以前是窮的,現在是好起來了,但我們那裡以前窮,現在差不多的窮。早上上班路,大家好。
-
3 # 蒙古資訊
1、切合時代背景。通俗的講,就是不但與主旋律結合緊密,而且與我們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貼近老百姓,既表現出了扶貧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又表現出了老百姓故土難離的鄉土情懷,容易使人產生共鳴。
2、劇情底色明亮。沒有文人臆想的婚外戀、第三者。沒有濫情的感情戲,大部分演繹的是家國情懷,大氣而不失曲折,一切卻都在情理之中。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昭示著一個鮮亮的未來。
3、鮮活具體的人物群像。不論是喊水叔、大有叔(最喜歡嘿嘿)普通農村人在選擇面前的考量與自私自利都刻畫得活靈活現,還有白老師作為鄉村小學校長為了孩子們無私的付出也賺了觀眾不少眼淚。主角馬德福為了鄉親們東奔西跑,有職位的要求,更有大愛的付出。還有性格堅強而樂觀的水花,還有為了農民找出路的教授。好人很好,壞人也並沒有壞到哪裡去,心裡的底色依舊善良可親。
4、劇情節奏不快不滿。鋪墊不多餘,轉折不離奇,考慮觀眾感受,讓我們能夠有時間去感同身受。
5、也說一點不足吧,攝影沒有表現出西部的蒼涼與堅韌,當然主要用在了人物刻畫上。結局也沒有表現出西部美景的綠水青山,鏡頭是有,但感覺還差那麼一點,可能是我美劇看多了哈哈。
因為這部劇是土地裡土生土長的鄉土人奮鬥過上好日子的故事!!!
1.真實,接地氣
首先從頭到尾,這部劇就給我們說清楚了中國佔大數的農村土地上的基層組織結構是怎麼運作的,說清楚了扶貧工作是按照什麼思路來開展的,說清楚了扶貧工作者面臨的都有哪些具體的困難,說清楚了基層幹部處理這些問題又有哪些方式方法,說清楚了這些方式方法又會產生哪些新問題,還說清楚了最終我黨是如何達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程序的。
借用孔笙導演的話:「“我們用了真實的故事和人物原型,搭建了真實的場景,使用了真實的方言,演員也投入了真實的情感和表演,讓這部劇有了根,有了魂,成就了最樸實動人的表達。”」
所有的一切都很真實,道具和場景的代入感太強了。瞬間回想到小時候家裡炕上的枕頭被子褥子,還有地上的小板凳,土坯房,矮土牆。
喝水舀水用的的搪瓷缸子,放飯菜的搪瓷盆,用來包頭的方花頭巾,牆上掛的有畫花花的方塊鏡子,還有頓頓洋芋,玉米麵,糊糊,這些個東西小時候都用過,吃過。
還有學校的黑板、綠漆牆、舊課桌、凳子、黃色的講桌。我上學前班還有一二年級的時候,村子裡的學校和這個差不多,也沒有操場什麼的。都是平房,校園裡面土大得很,跑兩圈就是塵土飛揚。學校裡沒有花園,也沒有太多的,都是我們這批孩子慢慢自己栽的。種的.而這部劇裡真實的反應了西北地區的九十年代的原貌,真的很良心又很感動,勾起了我小時候的記憶,然後給家裡人打電話說起來真的是苦呀。
2.語言有抓力
這部劇用了方言,也就是陝甘寧的偏向於關中方言的語言,第一集一開始就深深的愛上了這部幽默中真實故事的呈現。
哇她噠
瓜慫,壞慫,你一哈把屎(si)吃多了嘛……這些真的太接地氣了,哈哈哈
馬得福說的對:人有兩頭根,一頭在老先人手裡,一頭就在我們後人手裡。我們後人到哪裡,哪裡也能再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