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帶領著部隊不停地進向西攻,加緊實施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蛙跳戰術”。在荷蘭蒂亞以西200公里登陸,攻佔威瓦島,甚至一躍至荷蘭蒂亞以西560公里的比亞克島。到了7月攻佔了日軍在新幾內亞的最後一個據點。
至此,麥克阿瑟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克服千難萬苦,將日軍的防線一層一層的突破,推進到與菲律賓一水之隔的桑薩波。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前進了1200公里,終於打開了通往菲律賓的大門,這是他自巴丹撤退後,日思夜想的地方。
菲律賓是麥克阿瑟和父親的“福地”,深受當地民眾愛戴,更是他事業成功的“發跡地”,可以說是“第二故鄉”。當然,他忘不了在巴丹半島的浴血奮戰,以及“丟下”戰友,乘坐PT-41魚雷快艇逃離的羞愧,更忘不了“我會回來”的誓言。
現在距離菲律賓只有300公里了。對於“兵強馬壯”的麥克阿瑟來說,在海軍的配合和支援下,根本不是大的問題,甚至可以隨時一腳踏上菲律賓的國土,但日軍畢竟不是“吃素的”,他為了更風光地返回故土,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
按其計劃,光復新幾內亞後,立刻採取“蛙跳戰術”,發動一系列兩棲登陸作戰,跳過日軍重點防守的島嶼,孤立或慢慢的餓死他們,並以菲律賓為跳板進攻日本。然而,麥克阿瑟的“招搖”,引發了其他將領對他的反感,紛紛反對該計劃。
在海軍的全力支援下,麥克阿瑟在新幾內亞的行動,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嘚瑟”到了極點,所到之處一定有大批的記者跟隨,民眾更是每天都能看到“英雄”的戰績。過分的炒作,遭到了其他將領的反對,海軍部長金上將就是其中的一位。
金上將的意圖就是繞過菲律賓群島,以太平洋中部的沖繩島、硫磺島為跳板,攻擊日本。這份計劃,明顯針對麥克阿瑟,一旦獲得透過,原先支援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海軍將全部歸建。說白了,就是不讓麥克阿瑟,獨享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榮譽。
眼看到手的勝利果實被海軍搶去,麥克阿瑟的心情可想而知,結果就是雙方為獲得太平洋戰場的主導權吵得不可開交,不得不請羅斯福總統出面調解。麥克阿瑟對此十分樂意,在他看來,只要總統出面給他申辯的機會,就已經勝出一籌了。
一是,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上學期間,就是出色的演說家,他思維敏捷、記憶超群,有“將死人說活”的本領。他不看地圖將計劃中每一個細節娓娓道來,羅斯福聽得頻頻點頭,金上將的代表尼米茲,更是無話反駁,他完全把握著會場的主動權。
二是,從軍事上講,奪取菲律賓就可以在南方建立一條封鎖線,切斷日本的海上補給,以此挫敗他們計程車氣,甚至迫使日本投降。而以臺灣為基地,不僅不能威脅到日本的根本,而且還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顯然,海軍的計劃並不完美。
更關鍵的是政治牌。憑藉多年陸軍參謀長的工作經驗,麥克阿瑟十分清楚羅斯福的心思,那就是戰後亞洲的秩序問題。菲律賓作為美國在遠東的殖民地,當初迫不得已放棄,已經傷害了兩國的感情,如不盡早拯救,會再次讓他們失望。
更何況,在菲律賓的集中營裡還關押著數以萬計的戰俘,其在國內的家人,都在關注戰爭的程序,繞開菲律賓,如何面對美國的民眾?如何在遠東建立一個親美國家?麥克阿瑟的這一通理論,顯然戳中了羅斯福的“軟肋”,總統已經站到了他的一邊。
但讓參謀長聯席會議遲遲下不了決心的,還是擔心進攻會造成慘重損失,直到哈爾西在對菲律賓的空襲中,2天擊落日機500多架,而美軍僅損失8架戰機,這充分說明了日軍的防禦極弱。這下顧慮被打消,美軍高層也支援麥克阿瑟的計劃。
麥克阿瑟糾結的心,終於釋然了。他不僅再次拿回戰場主導權,成為對日作戰的“主角”,榮耀感油然而生,而且將兌現自己曾經的諾言,“菲律賓,我回來了”,洗刷其軍事生涯中最大的“汙點”。不管怎麼說,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麥克阿瑟帶領著部隊不停地進向西攻,加緊實施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蛙跳戰術”。在荷蘭蒂亞以西200公里登陸,攻佔威瓦島,甚至一躍至荷蘭蒂亞以西560公里的比亞克島。到了7月攻佔了日軍在新幾內亞的最後一個據點。
至此,麥克阿瑟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克服千難萬苦,將日軍的防線一層一層的突破,推進到與菲律賓一水之隔的桑薩波。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前進了1200公里,終於打開了通往菲律賓的大門,這是他自巴丹撤退後,日思夜想的地方。
菲律賓是麥克阿瑟和父親的“福地”,深受當地民眾愛戴,更是他事業成功的“發跡地”,可以說是“第二故鄉”。當然,他忘不了在巴丹半島的浴血奮戰,以及“丟下”戰友,乘坐PT-41魚雷快艇逃離的羞愧,更忘不了“我會回來”的誓言。
現在距離菲律賓只有300公里了。對於“兵強馬壯”的麥克阿瑟來說,在海軍的配合和支援下,根本不是大的問題,甚至可以隨時一腳踏上菲律賓的國土,但日軍畢竟不是“吃素的”,他為了更風光地返回故土,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
按其計劃,光復新幾內亞後,立刻採取“蛙跳戰術”,發動一系列兩棲登陸作戰,跳過日軍重點防守的島嶼,孤立或慢慢的餓死他們,並以菲律賓為跳板進攻日本。然而,麥克阿瑟的“招搖”,引發了其他將領對他的反感,紛紛反對該計劃。
麥克阿瑟認為,說服總統,是擔任太平洋戰場主角的關鍵。在海軍的全力支援下,麥克阿瑟在新幾內亞的行動,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嘚瑟”到了極點,所到之處一定有大批的記者跟隨,民眾更是每天都能看到“英雄”的戰績。過分的炒作,遭到了其他將領的反對,海軍部長金上將就是其中的一位。
金上將的意圖就是繞過菲律賓群島,以太平洋中部的沖繩島、硫磺島為跳板,攻擊日本。這份計劃,明顯針對麥克阿瑟,一旦獲得透過,原先支援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海軍將全部歸建。說白了,就是不讓麥克阿瑟,獨享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榮譽。
眼看到手的勝利果實被海軍搶去,麥克阿瑟的心情可想而知,結果就是雙方為獲得太平洋戰場的主導權吵得不可開交,不得不請羅斯福總統出面調解。麥克阿瑟對此十分樂意,在他看來,只要總統出面給他申辯的機會,就已經勝出一籌了。
一是,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上學期間,就是出色的演說家,他思維敏捷、記憶超群,有“將死人說活”的本領。他不看地圖將計劃中每一個細節娓娓道來,羅斯福聽得頻頻點頭,金上將的代表尼米茲,更是無話反駁,他完全把握著會場的主動權。
二是,從軍事上講,奪取菲律賓就可以在南方建立一條封鎖線,切斷日本的海上補給,以此挫敗他們計程車氣,甚至迫使日本投降。而以臺灣為基地,不僅不能威脅到日本的根本,而且還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顯然,海軍的計劃並不完美。
更關鍵的是政治牌。憑藉多年陸軍參謀長的工作經驗,麥克阿瑟十分清楚羅斯福的心思,那就是戰後亞洲的秩序問題。菲律賓作為美國在遠東的殖民地,當初迫不得已放棄,已經傷害了兩國的感情,如不盡早拯救,會再次讓他們失望。
更何況,在菲律賓的集中營裡還關押著數以萬計的戰俘,其在國內的家人,都在關注戰爭的程序,繞開菲律賓,如何面對美國的民眾?如何在遠東建立一個親美國家?麥克阿瑟的這一通理論,顯然戳中了羅斯福的“軟肋”,總統已經站到了他的一邊。
但讓參謀長聯席會議遲遲下不了決心的,還是擔心進攻會造成慘重損失,直到哈爾西在對菲律賓的空襲中,2天擊落日機500多架,而美軍僅損失8架戰機,這充分說明了日軍的防禦極弱。這下顧慮被打消,美軍高層也支援麥克阿瑟的計劃。
麥克阿瑟糾結的心,終於釋然了。他不僅再次拿回戰場主導權,成為對日作戰的“主角”,榮耀感油然而生,而且將兌現自己曾經的諾言,“菲律賓,我回來了”,洗刷其軍事生涯中最大的“汙點”。不管怎麼說,他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