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一個模擬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遊戲,我對遊戲的理解是透過遊戲建設一個類似於真實城市的地方。我喜歡在規劃時,盡力擬真。如果你不認同這一點,下面的就沒必要看了。
2.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大都市都是從一個小鎮開始建設的。我一般喜歡先規劃一箇中心小鎮,然後在稍遠處建設N個衛星小鎮,最終用城市化將小鎮們連線起來,形成都市。
4.初始的小地圖,每個邊長是2公里,如果是5X5=25格,邊長就是10公里(100平方公里),如果是9X9=81格,邊長就是18公里(324平方公里)。如果你對這些數字沒有概念,去網上查地圖,用比例尺換算一下,看看2公里、10公里、18公里的城市邊長,分別是什麼概念。
5.遊戲中,每個小格子是8米。也就是說你造一條10格長的路,就是造了80米。
6.遊戲裡賺錢不難,個人覺得沒必要無線金錢,我一般都是用全部建築解鎖開局,開具資金有71.5萬。留10-15萬做流動資金,其他的全用於建設。遊戲裡的稅收臨界點大概是12%-13%,別手軟,一開始錢不夠的時候,把稅調高吧。
7.滿足城市最低生活需要的東西,包括:
道路 > 住宅區 > 電力 > 自來水 > 汙水排放 > 垃圾處理 > 工業區 > 商業區 > 消防局 > 墓地 > 醫院 > 警察局(如果是進階開局,就按照這個順序去造,如果是解鎖開局,就用你手頭的錢把這些一次性都造出來。)
【關於道路】
8.【基本概念】城市道路分級:高速公路>主路>支路>小路>人行道
高速公路的任務就是通往主路,主路的任務就是通往支路,支路的任務就是通往小路(或建築),小路的任務就是通往建築,這個理念不亂,交通就不會亂。
這個分級,是根據功能分級,而不是根據道路寬度分級。支路和小路有可能和主路一樣寬,但是從功能劃分,本質上不同!
9.【主路】主路是走車的,不是停車的。所以主路上不要搞那麼多臨街建築,讓建築全部都和支路或者小路連線。臨近主路的建築儘量與主路空1-2格,可以鋪人行道或者種樹,最好用人行道連線,便於人們坐公交上下班。平行的主路與主路之間,建議間隔不少少於500米。2條平行的主路之間要容納1-4條支路。
10.【支路和小路】支路是用來連線小路以及建築的,兩條主路之間的支路長度,最好不要超過1公里,兩條支路之間的小路長度,最好不要超過200米。一般來說,車輛從主路抵達附近之後,要拐到支路後(甚至要從支路再拐到小路後),才能到達建築。這樣一來,遠途的過路車不會佔用支路和小路的容量。
11.【人行道】人行道是讓行人從主路下了公交車之後,直接走到建築的。(如果開車自駕,就必須繞支路、小路才能到建築)
12.【交通調節】上述這樣分級的好處,就是主路只根據承載支路的流量來調整,支路和小路則根據建築的容積來調整。如果主路堵車,說明路口設計不合理,或者超負荷的支路太多,應考慮分流;如果支路或者小路堵車,說明這條路承載的建築太多,應考慮拆除些建築改成公園或者綠地。
13.【公交車】公交車站主要設立在主路和支路上,小路上的建築就讓行人們們從附近支路的公交車站下來之後步行去吧。
一般來說,公交車也可以分為:1級公交>2級公交>3級公交。
1級公交是負責城市節點的連線(比如從A城區到B城區),只走高速路和主路;
2級公交是為了貫通主路(從住宅區到工業區),主要走主路,偶爾走支路;
3級公交是補充線路(解決最後一公里),主要走支路,偶爾走小路。
地鐵、城內火車等同於1級公交
1.這是一個模擬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遊戲,我對遊戲的理解是透過遊戲建設一個類似於真實城市的地方。我喜歡在規劃時,盡力擬真。如果你不認同這一點,下面的就沒必要看了。
2.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大都市都是從一個小鎮開始建設的。我一般喜歡先規劃一箇中心小鎮,然後在稍遠處建設N個衛星小鎮,最終用城市化將小鎮們連線起來,形成都市。
4.初始的小地圖,每個邊長是2公里,如果是5X5=25格,邊長就是10公里(100平方公里),如果是9X9=81格,邊長就是18公里(324平方公里)。如果你對這些數字沒有概念,去網上查地圖,用比例尺換算一下,看看2公里、10公里、18公里的城市邊長,分別是什麼概念。
5.遊戲中,每個小格子是8米。也就是說你造一條10格長的路,就是造了80米。
6.遊戲裡賺錢不難,個人覺得沒必要無線金錢,我一般都是用全部建築解鎖開局,開具資金有71.5萬。留10-15萬做流動資金,其他的全用於建設。遊戲裡的稅收臨界點大概是12%-13%,別手軟,一開始錢不夠的時候,把稅調高吧。
7.滿足城市最低生活需要的東西,包括:
道路 > 住宅區 > 電力 > 自來水 > 汙水排放 > 垃圾處理 > 工業區 > 商業區 > 消防局 > 墓地 > 醫院 > 警察局(如果是進階開局,就按照這個順序去造,如果是解鎖開局,就用你手頭的錢把這些一次性都造出來。)
【關於道路】
8.【基本概念】城市道路分級:高速公路>主路>支路>小路>人行道
高速公路的任務就是通往主路,主路的任務就是通往支路,支路的任務就是通往小路(或建築),小路的任務就是通往建築,這個理念不亂,交通就不會亂。
這個分級,是根據功能分級,而不是根據道路寬度分級。支路和小路有可能和主路一樣寬,但是從功能劃分,本質上不同!
9.【主路】主路是走車的,不是停車的。所以主路上不要搞那麼多臨街建築,讓建築全部都和支路或者小路連線。臨近主路的建築儘量與主路空1-2格,可以鋪人行道或者種樹,最好用人行道連線,便於人們坐公交上下班。平行的主路與主路之間,建議間隔不少少於500米。2條平行的主路之間要容納1-4條支路。
10.【支路和小路】支路是用來連線小路以及建築的,兩條主路之間的支路長度,最好不要超過1公里,兩條支路之間的小路長度,最好不要超過200米。一般來說,車輛從主路抵達附近之後,要拐到支路後(甚至要從支路再拐到小路後),才能到達建築。這樣一來,遠途的過路車不會佔用支路和小路的容量。
11.【人行道】人行道是讓行人從主路下了公交車之後,直接走到建築的。(如果開車自駕,就必須繞支路、小路才能到建築)
12.【交通調節】上述這樣分級的好處,就是主路只根據承載支路的流量來調整,支路和小路則根據建築的容積來調整。如果主路堵車,說明路口設計不合理,或者超負荷的支路太多,應考慮分流;如果支路或者小路堵車,說明這條路承載的建築太多,應考慮拆除些建築改成公園或者綠地。
13.【公交車】公交車站主要設立在主路和支路上,小路上的建築就讓行人們們從附近支路的公交車站下來之後步行去吧。
一般來說,公交車也可以分為:1級公交>2級公交>3級公交。
1級公交是負責城市節點的連線(比如從A城區到B城區),只走高速路和主路;
2級公交是為了貫通主路(從住宅區到工業區),主要走主路,偶爾走支路;
3級公交是補充線路(解決最後一公里),主要走支路,偶爾走小路。
地鐵、城內火車等同於1級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