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戲碎碎念

    現在提起慈禧太后來,很多人都沒有好印象。這位對內獨攬,對外屈辱賤賣的歷史,讓許多人讀起來都覺得牙根癢癢,那麼,究竟是哪些人讓慈禧太后在位那麼長時間呢?

    洋人

    倘若沒有洋人不惜餘力的“幫扶”,慈禧太后和她的時運遠不會有那麼強。不得不說,在這個時代末年,她老人家是這個局的面子和裡子。洋人是面子問題,然而其他才是裡子問題。於是,外忍內殘,“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之下,一邊到處投降賠款,一邊卻是洋人幫忙組建洋槍隊和萬國牌,竭力維護這個維持會代言人,乃至甲午戰爭打輸的戰艦都是德國手筆。也正是如此,時人皆罵為“守土官長”。

    滿清貴胄

    慈禧太后的時運夠好,也是因為她是當時整個滿清貴胄的核心人物。也正是靠著這點凝聚力,她們才能在腐朽至極時勉力撐住那麼長時間。據傳說,為了確保無人找她麻煩,慈禧太后把自己的護衛都換成了老家鑲藍旗的人,因為這些人除了依靠慈禧太后外,便再無飛黃騰達之路可言了。

    各族地主

    俗話說,親不親,層級分。在封建矇昧,尚不存在多少族群認同的時代。地主層級毫無疑問是大清最大的支持者,一如當年大清入關時,就是靠著贖買這些人,和恢復這些人的地位,才在這些人的支援之下,迅速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闖王的。作為封建體系最直接的得利者,地主們也是慈禧太后及其架構的先天的支持者。

  • 2 # 天香雲外飄

    慈禧太后統治晚清數十年,主要有下列重臣相輔佐(或助紂為虐):

    (1)北洋重臣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一1901年11月7日)安徽省合肥人,晚清名臣,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李鴻章的一生中,參與了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2)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奕訢,從小就聰明過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帝的賞識。按道光帝的遺囑,封奕訢為恭親王,使奕訢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臺上一展才華。

    1861年,咸豐帝去世以後,恭親王奕訢與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打垮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權。

    恭親王奕訢,也參與領導了洋務運動,並且成為洋務運動的中央代表。洋務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算是晚清政府的一次自救運動,為國家培養了像詹天佑、李善蘭等這樣的人才,也扶植起了中國一批民族工業。

    (3)直隸總督榮祿

    榮祿在晚清歷史上,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其一生都在追隨著慈禧太后。

    榮祿忠於慈禧太后,最值得一提的是鎮壓“戊戌變法和囚禁光緒皇帝了。1898年,光緒帝聽從了維新派的建議,想要實行新政,榮祿立馬向慈禧太后告密,並開展對維新派的大肆屠殺,還囚禁了光緒帝。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直隸等地興起。榮祿為了迎合慈禧太后,幫助洋人剿滅義和團,以確保慈禧太后自己的地位的目的,再次出馬,幫助慈禧擺平了義和團。

    (4)太監李蓮英

    李蓮英是清末著名的太監總管,9歲淨身入宮,侍奉慈禧太后達53年之久。據說,“李蓮英”這個名字,就是慈禧太后所賜的。隨著慈禧太后的日益大權獨攬,李蓮英日聲望地位也隨之變得顯赫起來了。

    光緒二十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瓴。慈禧太后可以說是,為了李蓮英突破了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了。

    此外,慈禧太后還與外國列強相勾結,利用西方列強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1901年,慈禧太后在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時說:“……量中華之物博,結與國之歡欣……”!賣國嘴臉,暴露無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花樣年華里有哪些經典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