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15180428147

    三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劉劭主張“量能授官”,才能大小,其準不同。量力而授,所任乃濟。各個職位都應該由適合的人擔任,否則官失其位,便適得其反。

    李世民用人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量才授職,各取所長”。他在《帝範》一書中,從治國平天下的各個重要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方法,以教誡太子李治。其中《審官》一篇,就著重論述了用人應用人所長的問題。

    李世民把用人所長作為用人方略的重點。在《審官》篇中他這樣闡述道:“夫設官分職,所以闡化宣風,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猶如是也。智者取其謀,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然則函牛之鼎,不可處於烹雞;捕鼠之理,不可使之捕獸;一鈞之器,不能容以江漢之流;百石之車,不可滿以斗筲之粟。何則?大非小之量,輕非重之宜。今人智有短長,能有鉅細,或充百而尚小,或統一而已多,有輕才者不可委以重任,有劣智者不可責以大功……必須明職審賢,擇才分祿,得其人則風行化洽,失其用則虧教傷民。《書》曰:‘則賢惟難’,良可慎也。”

    在此篇中,李世民闡明瞭人智有長短,貴在能用所長,棄所短的觀點。這種捨短取長的見解,比較辯證地解決了如何正確用人的方略。按照這一用人原則,能夠恰當地在用人上量才授官,量才分祿,使人才各盡其長,各得其所。

    李世民不僅從認識上做到“用人如器,各盡所長”,為了充分發揮大臣的作用,並且對重要臣子的優缺點都有較深程度的瞭解,他經常與大臣討論他們各自的長短。最典型的莫過於貞觀四年,李世民與王矽的一次談心。當時諸宰相侍宴,王矽在李世民身邊。李世民對王珪道:“卿識鑑精通,復善談論,自玄齡以下,卿可一一加以品評,並可自比一下,和他們相較卿高下如何?”王珪說:“孜孜奉國,知無不為,這一點臣不如玄齡;文武兼修,出將人相,這方面臣不如李靖;奏事敷講詳明,出納公允,臣則不如溫彥博;而處置複雜嚴重事態,使眾務皆得當,臣不如戴胄;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臣又不如魏徵;不過要說能激濁揚清,行事嫉惡好善,臣比起眾人來,也稍有微長。”王珪不卑不亢,品評公允精當,李世民聽罷,也深以為然。顯然,對大臣們的品評,李世民與王珪的看法即使不全相合,相差也不遠矣。王珪這番品評得到了眾人的認同。

    貞觀十八年,李世民對主要臣屬作了一番“品藻”,他說道:“長孫無忌因身為內戚,善避嫌疑,為人應變,格物迅敏,明於事理,長於決斷,古人較之,亦不遠勝;不過帶兵攻城,督軍作戰,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曉通達,臨難不改節操,為官不結朋黨;所欠缺的就是不能疾言直諫。楊師道性格純厚,舉止和藹,做事無誤;但其為人有些懦弱,緩急不可得力。岑文字性質敦厚,文采華贍;而持論恆據經遠,自當不負於物。劉洎性最賢貞,然為人過重然諾,於朋友不免有私。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品評衡量人物,直道而言。朕近來任使,多能稱朕之本意。褚遂良學問稍過於眾人,性格亦堅貞正直,每寫忠誠,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

    李世民所作的這番評論,雖有帝王主觀因素在內,但也有相當的客觀性。譬如說長孫無忌為人謹慎,言行循規蹈矩,做事深思熟慮,以之處理日常事務自能勝任,但正因過於謹慎,所以不能打仗;岑文字自幼有膽有識,明於事理,敏於文章,辦事嚴謹縝密,為人心地光明,乃文墨宰相,實是棟樑之才,李世民對他很是放心;劉洎性格耿直,對李世民諍諫不已,多次逆鱗,李世民對他很不“放心”;馬週一代賢臣,才略過人,性格豁達,政務勤勉刻苦,李世民對他很滿意,以為腹心;褚遂良雖有才華智略,為史之名家,奈何為人素無骨氣,不敢諫諍,一味順旨。

    李世民從帝王的角度來評價臣子,雖然片面,卻基本都說中了他們的優缺點。李世民對手下的文臣武將有一個深刻了解,明瞭其才智為人,掌握其長處短處,所以用人得當,充分地發揮了他們的長處,發揮了貞觀政治的人才優勢。而這優勢是用人的優勢,並非人力的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烤肉串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