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情善感8546
-
2 # 楚宜軍
陳氏太極拳和其他太極拳都要求放鬆,不同的是陳氏太極拳強調要每個動作都要纏絲,順纏,逆纏,上下纏絲,內外纏絲,一動全動,再就是,陳氏太極拳快慢相間,有快有慢,有動有靜,有內有外,所以練太極拳,就很有品味
-
3 # 愛太極愛旅遊
學陳式太極拳應注意什麼?練習陳式太極拳首先要注意放鬆,放鬆不是鬆懈,是松圓。下面把陳式太極拳十八代洪均生先生對練太極拳需要注意事項轉錄如下:
一般練太極拳的習慣於緩慢和不發勁,乍見陳家溝的拳,往往驚異懷疑,認為這是外家拳,也有認為這種拳動作快而發勁感到興趣(多數是青年人),一入手就從快和發勁方面注意,練的不圓,也真成了外家拳(外家拳我雖沒學過,但我相信也是不用拙力直勁),就走錯了路。
我們先分析慢字,慢是用功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目的。才學時一定要慢,不慢則緊張而不能松,必須先慢練,周身鬆開,處處動作找圓圈,怎樣公轉,怎樣自轉,公轉自轉怎樣配合,不慢則找不細緻。所以,慢是為了找運動規律,不圓則慢則處處是滯勁,不圓而松則處處懈怠。比如才學寫字,也是要求慢,用意在不可潦草,須瞭解用筆的方法,怎麼頓,怎麼提,怎麼轉折,並不是以慢為好。假使說練拳工夫越深越能慢練,等於寫字越寫越慢,怎麼運用呢?
並且才學時,氣易上浮,精神緊張,還能拔氣,動作快了,氣更不沉,這與身體也有影響的,所以陳家拳也要求慢,不過慢的有限度,平均一趟拳約以十幾分鍾為度,最快也不少於八分鐘。
才學時,不可貪多,要一式一動的大輪廓記清了、走對了,再學新的。以後還得特別注意小的動作和兩式銜接處的小圓圈,拳經說“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這是緊要關頭,也是拳的妙處。
在初學時,虛實變化配合不易掌握。特別是腿的虛實變換,慢了可以體會清楚,並且加強了腿的支援力量,是有好處的。
頭趟拳如金剛搗碓的右腳,金雞獨立的右腳,擺蓮腳等全是腳上發勁,掩手肱拳、青龍出水的幾個拳全是發勁。發勁是鬆開轉圓的發,對內臟無絲毫影響,即對手腳發勁之點也毫無感覺才對。但初學時,可以先不發勁。二趟拳發勁處較多,尤其轉身跳躍處較多,身轉不圓則氣血不調,所以必須頭趟拳練有相當基礎再學二趟。
原理規律全掌握了,就可以慢練,也可以快練,總是圓為主。能做到慢而輕靈不滯,快而沉著不浮就對了。慢而不滯須轉換的恰當,快而沉著須轉換的圓滿。練架須全趟的練,又可以拆開單式的練,特別是較難練的式子更得拆開多練,以求深入體會達到精熟。
(1《拳品》雲:速非飄迫,遲不留停)
我對練拳的方法擬定幾個字。
1多聽。必須聽教的人,講明原理和方法,即運動規律。
2多看。多看教師正確示範動作,教別人時,改正姿式時更要多看,使一切動作全印入腦中。
3多想。把聽到看到的結合起來細想,哪是正確的哪是錯誤的,如何糾正。
4多練。以上幾點做到了,而不能多練,心身不能一致。
5多改。隨時會發生差誤,應隨時請人指點糾正。
6多試驗。練熟架子,須多推手或用散手功夫,可以證明動作是否與理論符合,以鞏固會的,發展新的。
回覆列表
總體來說,太極拳的動作要領大致相同,練陳式太極拳時要注意體會雙臂、雙腿、雙腳、雙手、腰的纏繞動作。陳式太極拳每一個動作都包含有上述肢體的順纏、逆纏,當上述肢體的纏繞動作相協調後,就會漸漸產生纏絲勁,太極拳的一動無有不動即是此意。要特別注意陳式太極拳手臂上的纏繞動作是起於足,透過腰傳到手臂上的,不是靠手腕的轉動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