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首先呢,並不是所有的語言都是子音多,母音少。也有子音少的(具體是哪些種,因為名字比較偏,一時想不起來了)。一種語言,它的語音成分無非是子音、母音、聲調、韻律(並非所有語言都有聲調,但子音母音一般來說都有)這幾部分,並不是所有語言都是子音比母音多,而是語言通常會在子音母音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即二者一種多些,另一種就少些,只要它們的搭配組合可以生成一定數量的音節,就可以。如果一種語言中子音母音都不太多,那可能就需要在聲調等成分上想辦法增加區分度了。雖然並不是所有語言都子音多,但確實常見的許多語言都是子音多。我想其中至少有一些在發音動作方面的原因。子音的特點是聲帶可能振動,可能不振動(分別對應濁音和輕音),氣流在口腔中的某點受到阻礙(可以先阻礙後解除,也可能只阻礙不解除),發音時相關肌肉的緊張度比較不均勻,總有一些肌肉比另一些更緊張。而母音的特點是,聲帶振動,氣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礙,自然流出,發音時相關肌肉的緊張度比較均勻。不論子音或是母音,都要在發音上和聽辨上有區別,才能組合起來表達不同的意義。根據上述子音的特點,其發音的阻礙點比較清晰,聽辨上,相互間的區別也比較明顯,在口腔中的各種不同位置(從雙唇一直向內到聲帶的沿途各點)都可以形成對氣流的阻礙,所以在口腔有限的空間裡,可以容納一定數量的,區分度比較好的子音位置,同時再加上不同的子音發音方法(送氣不與送氣等),就可以組合出多種子音。母音與之不同,它沒有氣流阻礙的點,發母音時舌面向前一點或向後一點,理論上是不同的母音,但交流中區分度不好。我們可試試發“啊”,保持“啊”的口形不動,舌頭整體向後移動,聽起來仍然是“啊”,如果你在說話中用後一種啊代替前一種,別人至多覺得怪怪的,但不會影響意思的表達。也就是說,一個可以用於交流的母音,不在一個點上,而在一個區域當中,只要在這個區域中,都是可以接受的。口腔的體積有限,我們說話時又有一個經濟原則,即用較小的付出傳達較多的意思,因此我們不可能極其誇張地張大嘴巴,拉深口腔,以使母音出現在極不尋常的位置上。這樣一來,口腔裡的體積就更小了,舌頭透過上下前後移動能實現的“區域”也就很有限了。所以雖然理論上,毫釐之差,母音都是不同的,但在交流實踐當中,僅差毫釐意義不大,基本會被聽辨成一樣的,因此為了有區分度,口腔裡能安排得開的母音也就比較有限了。雖然許多語言子音在數量上比母音多,但是母音的重要性卻並不因此下降。一般來說,一個單詞裡,怎麼也得有一個母音,不然“撐不起”這個單詞。我們很難想像某種語言可以連發一大串子音但其中完全沒有母音,那是一種很搞笑的畫面,這種話聽起來肯定像卡了魚刺之後的效果。但是,大多數語言都有單獨由母音構成的單詞。漢語在這方面更有代表性,漢語中母音的優勢地位表現得非常明顯,首先,漢語音節可以沒有子音,但不能沒有母音;第二,漢語是聲調語言,聲調是區別意義的重要成分,而聲調本身是音高的高低變化,只有樂音才有音高,因此要想表現聲調,聲調就必須在母音上,因為發母音時聲帶有規律振動,母音屬於樂音。所以說,漢語中母音是承載聲調的,聲調區別意義的作用(即媽麻馬罵是不一樣的)是依託在母音上才得以實現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漢語中單母音的數量不算多,但豐富的複合母音以及母音承載的聲調是區別意義的重要成分,母音的優勢相當明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年流行色紫色,放在穿搭上該怎樣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