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王安石之子叫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澤,漢族江右民系。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文學家、法家、道學、佛學學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之子。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

    沈括《夢溪筆談》中稱王雱自幼敏悟,數歲時,客有一獐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為鹿?”雱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

    20歲前已著書數萬言。治平四年(1067年)中進士,歷任旌德(今安徽旌德縣)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天章閣待制兼侍讀。雱氣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嘗作策三十餘篇,極論天下事,又作《老子訓傳》及《佛書義解》》,亦數萬言。鄧綰、曾布薦之於神宗,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受詔撰《書義》、《詩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熙寧九年(1076年)遷龍圖閣直學士,因病未上任,不久因病疽病故,年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政和三年(1113年),詔封王安石舒王,配享;封雱臨川伯,從祀。

    王雱才高志遠,積極支援其父王安石變法,為確立變法的理論依據,參與修撰《詩》、《書》、《周官》三經新義。善屬文,議論刻深,有決斷,嘗稱商鞅為豪傑之士,對不用命之臣當誅之。

    工詩,詩詞寫得清新自然,頗有父風,《全宋詞》、《江西詩徵》及《宋詩紀事》存詞2首、詩5首。劉克莊謂其詩不滿百,像“開遍杏花人不到,滿庭春雨綠如煙”(《絕句》),殊有“乃翁思致”(《後村詩話》續集卷四)。詞作不多,《眼兒媚》詞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之句;《倦尋芳》詞有“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鬥”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詞苑萃編》卷四引《古今詞話》)。還致力於佛道兩家思想的探索,並有不少新的創見。薛礪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家學一斑。”(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人已乘黃鶴去,人去音存樓不空.但以笑顏慰慈恩,從來此恨最無窮.”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