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馬利的尖酸刻薄、目中無人,在盟軍高階將領們的口碑極差,尤其是美軍將領巴頓對他更是反感,看不慣他過分謹慎、愛出風頭的毛病。好在“赫斯基8號”中,美軍在巴勒莫登陸,給了同樣愛出風頭的巴頓,一個展示戰術水平的機會。
殊不知,被蒙哥馬利一句話給否定,併為保證英軍第8集團軍,順利奪取錫拉庫薩的港口和機場,他要求巴頓的第7集團軍改在傑拉地區登陸,掩護其側翼安全。明白人一眼就知道,蒙哥馬利要讓美軍做“配角”,他要摘得最後的勝利果實。
蒙哥馬利的計劃,在盟軍參謀長聯合委員會看來,是不可取的,甚至是站不住腳的。從軍事角度講,美軍登陸的灘頭十分暴露,還有沙洲阻擋,並且只有一個小港可供依託,不利於美軍登陸後展開行動。說白了,將美軍置於非常困難的境地。
從作戰分工看,英軍攻佔錫拉庫薩、卡塔尼亞、墨西拿等著名城市,而美軍只能攻佔傑拉等無名小鎮。蒙哥馬利過於明顯的搶功,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英國海軍上將坎寧安指出:“亞歷山大和蒙哥馬利的新計劃,等於將美華人送入狼口”。
作為蒙哥馬利的堅定支持者,亞歷山大在西西里島戰後的報告中也寫道:“風險沒有公平分擔,差不多全部都落在第7集團軍頭上。……美軍的任務出力大,得名小。……這種分攤任務的做法,可能會引起某些不滿的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
得知訊息的巴頓,更是怒火中燒。大罵艾森豪威爾一味地對英華人忍讓就是助紂為虐,是美國的“叛徒”。甚至宣稱:“在這場戰爭中與英華人聯結在一起是非常糟糕的。到目前為止,這場戰爭一直在為英帝國的利益而戰……”。
遺憾的是,儘管幾乎所有的人反對新計劃,但都最後同意了他的方案。原因在於:一方面,艾森豪威爾等人制定的“赫斯基8號”方案,確實沒有十分的把握取得勝利;另一方面,蒙哥馬利的新計劃也高明不到哪裡去,等著看其出醜、鬧笑話。
1943年4月,蒙哥馬利推翻盟軍總部制定的“赫斯基8號”方案,引發美、英雙方將領們再一次的爭執,尤其是具有同樣鮮明個性的巴頓,更是將英華人罵的“一文不值”。作為盟軍副總司令的亞歷山大,決定出面安撫一下好戰的巴頓。
一是,巴頓曾作為登陸非洲美軍最高指揮官,因不滿海軍的做法,甚至是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對海軍將領指手畫腳。海軍部一紙“有我沒他”的公函,差點讓他失去參戰資格。對於渴望參戰的巴頓來說,這個時候“耍脾氣”會因小失大。
二是,巴頓和艾森豪威爾是多年的“老鄰居”、好朋友,他十分清楚作為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本著大局出發,迫於無奈接受了這個計劃;更何況,愛惹事的巴頓能有今天,多虧老朋友說好話,為其“擦屁股”,他不願讓老朋友難堪。
更重要的一點,他十分清楚過分謹慎的蒙哥馬利,制定的計劃破綻百出,稱不上是高明的戰術,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也就是說,到了戰場,沒有什麼計劃可以阻擋美軍,“重在結果,不在過程”,是他看中的做法。
同時,配合也分為積極配合和消極配合,英華人一再強調自己的重要性,所帶來的弊端就是美軍上下都不會全心配合。儘管這是“兵家大忌”,但關乎兩個國家的榮譽,兩個民族的自尊心,什麼都是浮雲。西西里島戰役就是一場冠軍爭奪戰。
在生活中,一個人太強勢,不僅很孤單,而且沒有朋友,特別是在一個團隊中,過分強調自己的作用,不僅僅招致他人的羨慕嫉妒恨,甚至是釜底抽薪、過河拆橋。蒙哥馬利不容商量的新計劃,之所以最後透過,很大程度上基於這些原因。
最終結果,在本就不太和睦的兩軍關係上,再增加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以至於兩軍的矛盾公開化,這樣的“團隊”如何配合好。儘管蒙哥馬利集中兵力的戰術,有一些道理,但相互不團結、消極配合,也是其在西西里島寸步難行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
蒙哥馬利的尖酸刻薄、目中無人,在盟軍高階將領們的口碑極差,尤其是美軍將領巴頓對他更是反感,看不慣他過分謹慎、愛出風頭的毛病。好在“赫斯基8號”中,美軍在巴勒莫登陸,給了同樣愛出風頭的巴頓,一個展示戰術水平的機會。
殊不知,被蒙哥馬利一句話給否定,併為保證英軍第8集團軍,順利奪取錫拉庫薩的港口和機場,他要求巴頓的第7集團軍改在傑拉地區登陸,掩護其側翼安全。明白人一眼就知道,蒙哥馬利要讓美軍做“配角”,他要摘得最後的勝利果實。
蒙哥馬利的計劃,在盟軍參謀長聯合委員會看來,是不可取的,甚至是站不住腳的。從軍事角度講,美軍登陸的灘頭十分暴露,還有沙洲阻擋,並且只有一個小港可供依託,不利於美軍登陸後展開行動。說白了,將美軍置於非常困難的境地。
從作戰分工看,英軍攻佔錫拉庫薩、卡塔尼亞、墨西拿等著名城市,而美軍只能攻佔傑拉等無名小鎮。蒙哥馬利過於明顯的搶功,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英國海軍上將坎寧安指出:“亞歷山大和蒙哥馬利的新計劃,等於將美華人送入狼口”。
作為蒙哥馬利的堅定支持者,亞歷山大在西西里島戰後的報告中也寫道:“風險沒有公平分擔,差不多全部都落在第7集團軍頭上。……美軍的任務出力大,得名小。……這種分攤任務的做法,可能會引起某些不滿的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
得知訊息的巴頓,更是怒火中燒。大罵艾森豪威爾一味地對英華人忍讓就是助紂為虐,是美國的“叛徒”。甚至宣稱:“在這場戰爭中與英華人聯結在一起是非常糟糕的。到目前為止,這場戰爭一直在為英帝國的利益而戰……”。
遺憾的是,儘管幾乎所有的人反對新計劃,但都最後同意了他的方案。原因在於:一方面,艾森豪威爾等人制定的“赫斯基8號”方案,確實沒有十分的把握取得勝利;另一方面,蒙哥馬利的新計劃也高明不到哪裡去,等著看其出醜、鬧笑話。
巴頓罵歸罵,最終也選擇了服從。1943年4月,蒙哥馬利推翻盟軍總部制定的“赫斯基8號”方案,引發美、英雙方將領們再一次的爭執,尤其是具有同樣鮮明個性的巴頓,更是將英華人罵的“一文不值”。作為盟軍副總司令的亞歷山大,決定出面安撫一下好戰的巴頓。
一是,巴頓曾作為登陸非洲美軍最高指揮官,因不滿海軍的做法,甚至是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對海軍將領指手畫腳。海軍部一紙“有我沒他”的公函,差點讓他失去參戰資格。對於渴望參戰的巴頓來說,這個時候“耍脾氣”會因小失大。
二是,巴頓和艾森豪威爾是多年的“老鄰居”、好朋友,他十分清楚作為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本著大局出發,迫於無奈接受了這個計劃;更何況,愛惹事的巴頓能有今天,多虧老朋友說好話,為其“擦屁股”,他不願讓老朋友難堪。
更重要的一點,他十分清楚過分謹慎的蒙哥馬利,制定的計劃破綻百出,稱不上是高明的戰術,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也就是說,到了戰場,沒有什麼計劃可以阻擋美軍,“重在結果,不在過程”,是他看中的做法。
同時,配合也分為積極配合和消極配合,英華人一再強調自己的重要性,所帶來的弊端就是美軍上下都不會全心配合。儘管這是“兵家大忌”,但關乎兩個國家的榮譽,兩個民族的自尊心,什麼都是浮雲。西西里島戰役就是一場冠軍爭奪戰。
在生活中,一個人太強勢,不僅很孤單,而且沒有朋友,特別是在一個團隊中,過分強調自己的作用,不僅僅招致他人的羨慕嫉妒恨,甚至是釜底抽薪、過河拆橋。蒙哥馬利不容商量的新計劃,之所以最後透過,很大程度上基於這些原因。
最終結果,在本就不太和睦的兩軍關係上,再增加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以至於兩軍的矛盾公開化,這樣的“團隊”如何配合好。儘管蒙哥馬利集中兵力的戰術,有一些道理,但相互不團結、消極配合,也是其在西西里島寸步難行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