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風鈴聲聲123

    我記憶中的年味兒是很有味兒的。小時候,物質貧乏。啥都憑票,到過年不僅可以憑票買到很多好吃的,大人還給壓歲錢。最盼望的還是大年初二晚上,父母單位搞的遊藝活動。職工及家屬均可參與。只見禮堂內外張燈結綵,人人臉上洋溢著節日的歡笑。領導先上臺宣佈過去一年單位的成績,表彰先進工作者,既而遊藝活動開始。禮堂早已佈置好。大家四散開來,有圍在一圈釣魚的,釣上一條魚就得到一張獎票,但魚竿也要易主了,下一位又興高采烈地接著釣,這是最受大人、孩子們歡迎的活動;再下來的一個受歡迎的節目是貼鼻子,這裡的隊也排得最長。只見牆面上畫一大人頭,頭上畫有眼睛和嘴,就差一個鼻子。參加活動的人雙眼蒙上一布巾,手中拿著個紙鼻子,只需往牆上畫的人臉上一沾,只要不是歪的太不像話,都算你的;還有猜燈謎、吹蠟燭、拋鐵圈等,待到活動結束,幾乎每個人都有所斬獲。有抱熱水瓶的、有拿鋼精鍋的,最不濟也有毛巾、牙膏及香皂~。這是我記憶中的年味兒,很難忘!貼著時代的標籤

  • 2 # 壯圖山人

    那時應該是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吧。由於實行的計劃經濟,一切都憑票供應和購置。比如糧食有糧票,布料有布票,甚至買肉都有肉票。如果你想做件新衣服,那就憑布票到供銷社去買些布料,回家請裁縫縫製,現成的衣服是沒有的。如果你想吃一頓肉食,那好,照樣拿肉票到肉食購銷站去買。如果布票不夠,可以花錢買鄰居過剩的。但肉票是買不到的。由於物質極度匱乏,每逢過年,能穿上新衣或者吃頓肉食的人家不多。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固執地認為這樣的年節雖然清貧,年味很淡,但人無貴賤,也不擔心禮品多少,所以值得回味。

    當時我們這裡還流行這樣的習俗,那就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團方。也就是說大年初一最重要的年俗是先給父母和本家的長輩拜年問好。初二這天,已經結婚成家的男人就攜妻挈子走老丈人家,到初三初四開始到鄰居家拜年。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天鄰里之間,互相拜年問好。拜年的人到鄰居家坐上一會兒,喝一杯清茶,或者吃一點土特產,聊一會兒天,然後到另一家去拜年。同一村的鄰居一般都必須去,不能漏過的。小孩們就跟在大人後面,去給年長的人鞠躬,有時還能得到一些小玩藝兒。

    這兩天過後,就是初五初六走親戚了,一般是七大姑八大姨家了。提一斤豬肉,拿幾個包著副食品的紙包就算很客氣了。如果親戚多,還走不完,那就只能派孩子去走了。因為初七或者初八又該上集體工了。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年味。許多年過去了,我還是記憶猶新。今天的變化,實在是我們當年連做夢也想不到的啊!親愛的朋友,你記憶中的年味有什麼特色,請你分享出來吧,讓我們一起撫今追昔,珍惜當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10解說又鬧出烏龍,趙俊日因韓語流利被質疑國籍,亮出證件後引發熱評,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