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如何知道寶寶吃飽沒? 寶寶出生後,就開始張著小嘴嗷嗷待哺了。可是,因為看不見寶寶究竟吃了多少奶,總懷疑自己的奶水不足,寶寶沒吃飽。因此,怎樣透過觀察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是需要新媽媽儘快掌握的。 1哺乳次數 出生後頭1—2個月每天需要吃8—10次,3個月齡時間每天至少要吃8次 2排洩 每天換6塊以上溼尿布。

    如果單純依靠母乳餵養,寶寶的24小時小便次數達6次以上,是奶量充足、寶寶吃飽的一種表現。如果每天24小時的小便次數不足5次,就說明奶量不足,寶寶沒有吃飽。 由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的形狀是黃油油的軟便,每天大便2—4次,這表明奶量充足,寶寶吃飽了。

    如果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量少,並呈綠色泡沫便,這說明新媽咪的奶量不足,寶寶沒有吃飽。 3睡眠時間 能夠安靜入睡4個小時左右,不哭鬧能夠深度睡眠表示寶寶已經吃飽。如果寶寶吃飽了,睡眠時間相對比較長一點,一般能睡個2~4個小時,而且期間不哭不鬧。 如果吃完奶後嬰兒仍哭鬧不安,或睡不到1~2小時又醒來哭鬧,就可能是沒有吃飽,那麼媽媽就要主動給寶寶餵奶,直到他不哭不鬧,或者睡著。

    4體重 寶寶體重的變化狀況,往往能表明寶寶是吃飽了還是飢餓。每星期平均增加體重0—170克,3個月時則為200克左右。6個月內的寶寶,平均每月增加體重600克或至少每週遞增125克。 大於6個月的寶寶平均每月體重增加500克。這些可說明母乳充足,寶寶吃得飽。

    如果寶寶的體重增加達不到上述標準,而且相差較大,在排除了疾病之後,多說明奶量不足,寶寶吃不飽。 5神情 寶寶吃飽了就會情緒良好,表現愉快,玩笑自如,小眼睛閃亮,反應靈敏。 6精神面貌 很多新手媽媽一聽見寶寶哭,第一時間就是想到寶寶是不是肚子餓了。

    事實上,有些寶寶愛睡,有些愛鬧,在焦慮的新手媽媽眼裡,很容易認為睡得好的寶寶已經吃飽而愛鬧的寶寶判斷為沒吃飽。 如果寶寶沒有吃飽,一般都會哭鬧,也會把玩具放進嘴裡咬或者是吸允自己的手指頭,還會粘著媽媽抱抱,情緒比較煩躁。特別是餵母乳的寶寶,當媽媽抱起來餵奶時,吃奶的時候特別急速而且專注,那就是說明寶寶餓著了。

    7寶寶吃奶的聲音 在喂寶寶時,剛開始媽媽會聽到寶寶急速的咕嚕咕嚕吞奶的聲音,而且寶寶吸允得比較用力,一般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聽到嚥下一大口,如此連續約15分鐘就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 慢慢地寶寶吃奶的力度和聲音都會變小,再過一會寶寶如果睡著了就證明已經吃飽。

    當寶寶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說明奶量不足,如果寶寶吃了半個小時還是含著乳頭不妨,說明寶寶沒吃飽。 知識延伸 奶量夠不夠寶寶吃 我們都知道母乳不像配方奶粉那樣可以精確測量每次孩子吃的量,新媽咪有此擔憂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的確是有一些新媽咪因各種原因產奶不夠,但這個比例是極低的。

    完全不產奶的新媽咪也是有的,但更加少見。 有些媽咪對奶量產生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還有的新媽咪喜歡將寶寶的任何反應歸結於自己的奶的問題。 比如寶寶吐奶了,或者大便顏色不是那麼黃,或寶寶肚子疼,立刻就會想:啊!肯定是我吃了什麼東西,導致孩子吃壞了肚子。

    如果哪天孩子吃奶吃的更加頻繁,那肯定是因為自己這天產的奶不夠……對寶寶的過度關心,讓新媽咪們草木皆兵。 這種人之常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新媽咪也要記住,別急著先擔心奶量夠不夠,新生兒雖然小,但也跟我們一樣,有好的日子,有不太好的日子,有時候食慾好,有時候又沒有食慾,大多數情況下,都跟新媽咪的奶沒有關係。

    母乳夠不夠吃可從五個方面來做判斷   1、餵奶時聽到嬰兒的吞嚥聲,吃奶時間長,並且不好好吮乳頭,常常會突然放開乳頭大哭不止。  

    2、經常感覺不到乳房脹滿,也很少見乳汁如水般往外噴。   

    3、哺乳後,嬰兒常哭不止,入睡不踏實,不一會又出現覓食反射。

      

    4、嬰兒大小便次數減少,量少,每日正常應在6次以上。   

    5、嬰兒體重增長緩慢或停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龍很霸氣”的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