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石書藝

    兩年時間不算短,字裡行間透露著書者的認真和用心。但是,從照片看,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臨帖方法,方法不正確,臨帖時不知不覺的重複一些不良的臨帖習慣,這就好比抄帖,進步很難。

    曹全碑的點畫和結體,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幾乎每一個字都有一筆主筆,或波畫、或捺畫、或撇或長橫。似乎其它點畫都圍繞著主筆的筆勢而成字型,但是它們之間不是機械地排列組合,而是極具動勢的、既相互呼應、又互相避讓,字的整體往往左右開展,而上下緊密(時而隨字形上下之間也拉得非常開),顯得錯落有致,格外精緻,又極其舒展,猶如美少女的舞姿,具有典雅秀麗,又非常含蓄。

    學曹全碑達到這一境界非常難。因此而言,這位朋友要學好曹全碑,首先要解決好筆法問題,筆法通了,結體自然就活了。

    我曾認為曹全碑是入帖容易,寫好難。 曹全碑的點畫筆法與石門頌的筆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是許多人認為這一說法不對,以為它們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筆法。我無意辯駁,大家可以自己細細去體會。今天,我依然堅持自己觀點,如果你能把曹全碑的點畫寫到石門頌點畫的水平,不僅解決好了曹全碑的筆法問題,同時也抓住了曹全碑的精神實質。

  • 2 # 無為大聖o

    我有個中學同學他在讀書期間就很喜歡寫隸書,算起來到現在已有五十七年的時間了,可見隸書的魅力之大吧。

    無論什麼書體要想進步就得分析自己的用筆正確與否,用筆正確進步就快。有好多寫字的人就失敗在執筆上,古人的五字執筆法是不可變的,以腕運筆是唯一正確的行筆方法,指只管執腕只管運不可瞎來呀。不這樣做就如同斷港裡航行永不到岸。

    假如你的字第一階段寫過去了(也就是字寫的比較結實了),第二階段字寫出動感來(我看上面如是你的字有幾個字動感不錯)。前兩階段的基本功紮實了,進入第三階段把字寫出筆力來,這一階段很抽象很難,但是隸書大部分都是用內厭筆力表現的,精心練習是可以成功的。

  • 3 # 真空妙有無量壽

    臨帖須入帖,兩年時不短,字無百日功,筆法是關鍵。自己沒感覺,向誰藉手眼?不論學哪家,道理都一般。兩年不出帖,原地打轉轉,如此不自信,是否太可憐?

    照帖能臨寫,背帖怎麼樣?不過撇捺點畫結構字形,何必微妙微肖不敢放手?眼是攝像機,心手須相應,臨過丶背過再習作,樣子變成自己的。有帖在,聽誰指點讓誰說?不過照貓畫虎,最後都是手熟。

    若是真學寫字,照帖描摹體悟。眼得心得手得,會用才是功夫。批評誇獎都沒用,隔靴搔癢,不礙痛處。

  • 4 # 亦涵9966

    自學臨了兩年多曹全碑,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用筆尚不到位,須加強和改進,結體比原帖上的字還相差一定距離。以上都需要認真對待。

    (上圖為亦涵臨的曹全碑)

    《曹全碑》的用筆特點為:逆入平出,橫平豎直,蠶頭雁尾,多圓筆且主筆突出。《曹全碑》的結字特點為:內收外放。以上特點望題主一定要記住呃!

    (上圖為亦涵臨的《曹全碑》選字)

    我也在學習之中,只是把老師教我的話重述而已。我先前學的是魏碑書法。

    自學臨帖才兩年多,時間太短了,要想把《曹全碑》臨出形似和神韻,須用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功夫。

    (上圖為亦涵書法)

    建議繼續深入臨帖,把主要精力放在對臨上。對臨,最好選字臨,先挑好臨的字臨摹,筆畫少的字往往彰顯自己的臨帖功夫。功夫,主要體現在主筆上。

    (上圖為亦涵書法)

  • 5 # 借山道人

    總體上你的隸書已經有了很好基礎,臨貼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臨字,掌握筆法,要求儘量做到形似,擬之者貴似。第二階段,是通臨,既要筆法形似,還要注意章法等。第三階段是背臨,要在忠於原貼的基礎上加入自已的理解,也叫意臨。第四個階段是創作階段,此階段不宜過早,慢慢之人。另外隸書以漢隸為主,而漢隸又風格多樣,有名的名貼多種,可以花一些時間去學習一下其他名貼。這樣會對提高隸書的水平有幫助。還有隸書是篆書發展而來,有許多地方包括用筆,字形等都借用篆書的內含,要想進一步提高隸書的水平,可抽空學習一下篆書。總之,慢慢來,持之以恆,不斷學習,不斷思索,廣涉中國文化,乃書法藝術成功的不二法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告訴我“北國之春”的日本語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