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還沒有鄧州這個地名,鄧國的北邊的古縣城叫穰,南邊的古縣城叫“鄧”。(鄧位於漢江北岸的襄陽一代)穰邑,應該存在了一千年左右,到隋文帝時才廢止,改稱鄧州,所以,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是穰,鄧,並存的。
穰,寓意為鄧州這塊熱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植被茂盛,適合耕種。三國時的曹操曾開挖運糧河,把鄧州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送往赤壁前線。現在還是河南省的重要糧食基地。
鄧州東北的穰東鎮,張仲景的故里,地名的來歷,就因位於穰城的東邊而得名。人民公園東邊有穰城路,公園東南角有一座隆起的土堆,為穰候墓。明清時期,鄧州大東門的城門樓上還修有一座白起廟。(下圖就是現存的穰候墓,還在上面修了臺階)
戰國時期,叱吒風雲的秦相魏冉和名將白起有多牛?他們和鄧州有什麼關係呢?
秦武王因為和武士比賽舉鼎,突然暴斃,他的弟弟昭襄王繼位,昭襄王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很難穩定住局勢,很多人就起來反叛。這時候,撫養,照顧他長大的宣太后,出來主持政局。宣太后,就任命自己的弟弟魏冉為大將軍,果斷平定了叛亂。
魏冉是很有才能的鐵腕人物,在朝廷內,剪除了秦王的異己。對外,他選拔了白起為將,向外擴充套件。魏冉曾四次拜相,大大削弱了東方六國的勢力,為秦朝的統一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魏冉推舉白起為將,摧毀魏,韓聯軍,斬殺二十多萬。魏,韓主力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向南,攻佔了楚國的葉,宛。昭王就把穰邑封給魏冉,從此,魏冉就被天下尊稱為穰候了。
穰候派遣白起向南一直攻下了楚國的都城郢,在漢水以南,設定了南郡。這樣,楚國就失去了自己的大本營,失去了西部的半壁江山。
穰候攻下了齊國的定陶後,秦昭王把陶也封給了穰候。同時,切斷了楚國和三晉與齊國的聯絡。
穰候才能出眾,精通軍事,執政期間,使秦國的國力空前強盛。司馬遷也稱讚他,拓展了秦國的版圖,讓天下都拜服秦國,這都是穰候的功勞。
穰候的權利達到頂峰,穰又是富庶之地,穰候的財富比王室還要多。這時候,魏人范雎出現了,他諷刺宣太后專政,魏冉擅權,說天下人只知道穰候,而不知有秦王。昭王很生氣,就免了 穰候的相國,讓他回到了封地。
穰候離開咸陽時,曾用十幾輛馬車運送自己的財物到封地。據說,他到封地後,抑鬱而終。據《史記》記載,穰候回到了陶,不過,陶處於魏,齊,楚,三國之間的危險之地,這時的穰候會不會在鄧州呢?(上圖為穰城路,穰候墓一角)
穰候罷相十餘年後,秦趙兩國,傾國出動,秦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來到前線,兩國在長平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決戰。結果,白起完勝趙括。欺騙,坑殺趙卒四十萬,秦國也元氣大傷,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秦國戰勝了向北擴充套件途中的最強硬的對手。
可惜,白起因不同意攻打邯鄲,稱自己病重,沒有接受秦昭王起用他為將的詔命,被秦王免去官爵,聽說他有怨言,便在流放途中賜劍,讓他自裁。可憐的一代名將,臨死的時候,還不醒悟,還以為是自己坑殺趙卒而得的報應。
白起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還不知道處世恭敬,小心,最終被嫉妒的小人陷害,無罪被殺,鄉邑的人們都很同情他,私下裡立廟祭祀他。
穰候和白起關係非常好,都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結局卻並不理想。司馬遷在《史記》中,感嘆,穰候是秦王的舅舅,尚且如此,何況那些羈旅漂泊之人。
春秋時期,還沒有鄧州這個地名,鄧國的北邊的古縣城叫穰,南邊的古縣城叫“鄧”。(鄧位於漢江北岸的襄陽一代)穰邑,應該存在了一千年左右,到隋文帝時才廢止,改稱鄧州,所以,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是穰,鄧,並存的。
穰,寓意為鄧州這塊熱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植被茂盛,適合耕種。三國時的曹操曾開挖運糧河,把鄧州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送往赤壁前線。現在還是河南省的重要糧食基地。
鄧州東北的穰東鎮,張仲景的故里,地名的來歷,就因位於穰城的東邊而得名。人民公園東邊有穰城路,公園東南角有一座隆起的土堆,為穰候墓。明清時期,鄧州大東門的城門樓上還修有一座白起廟。(下圖就是現存的穰候墓,還在上面修了臺階)
戰國時期,叱吒風雲的秦相魏冉和名將白起有多牛?他們和鄧州有什麼關係呢?
秦武王因為和武士比賽舉鼎,突然暴斃,他的弟弟昭襄王繼位,昭襄王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很難穩定住局勢,很多人就起來反叛。這時候,撫養,照顧他長大的宣太后,出來主持政局。宣太后,就任命自己的弟弟魏冉為大將軍,果斷平定了叛亂。
魏冉是很有才能的鐵腕人物,在朝廷內,剪除了秦王的異己。對外,他選拔了白起為將,向外擴充套件。魏冉曾四次拜相,大大削弱了東方六國的勢力,為秦朝的統一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魏冉因軍功,被封在穰地,世人稱之為穰候。魏冉推舉白起為將,摧毀魏,韓聯軍,斬殺二十多萬。魏,韓主力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向南,攻佔了楚國的葉,宛。昭王就把穰邑封給魏冉,從此,魏冉就被天下尊稱為穰候了。
穰候派遣白起向南一直攻下了楚國的都城郢,在漢水以南,設定了南郡。這樣,楚國就失去了自己的大本營,失去了西部的半壁江山。
穰候攻下了齊國的定陶後,秦昭王把陶也封給了穰候。同時,切斷了楚國和三晉與齊國的聯絡。
穰候才能出眾,精通軍事,執政期間,使秦國的國力空前強盛。司馬遷也稱讚他,拓展了秦國的版圖,讓天下都拜服秦國,這都是穰候的功勞。
月盈而虧,水滿則溢。穰候的權利達到頂峰,穰又是富庶之地,穰候的財富比王室還要多。這時候,魏人范雎出現了,他諷刺宣太后專政,魏冉擅權,說天下人只知道穰候,而不知有秦王。昭王很生氣,就免了 穰候的相國,讓他回到了封地。
穰候離開咸陽時,曾用十幾輛馬車運送自己的財物到封地。據說,他到封地後,抑鬱而終。據《史記》記載,穰候回到了陶,不過,陶處於魏,齊,楚,三國之間的危險之地,這時的穰候會不會在鄧州呢?(上圖為穰城路,穰候墓一角)
穰候罷相十餘年後,秦趙兩國,傾國出動,秦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來到前線,兩國在長平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決戰。結果,白起完勝趙括。欺騙,坑殺趙卒四十萬,秦國也元氣大傷,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秦國戰勝了向北擴充套件途中的最強硬的對手。
可惜,白起因不同意攻打邯鄲,稱自己病重,沒有接受秦昭王起用他為將的詔命,被秦王免去官爵,聽說他有怨言,便在流放途中賜劍,讓他自裁。可憐的一代名將,臨死的時候,還不醒悟,還以為是自己坑殺趙卒而得的報應。
白起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還不知道處世恭敬,小心,最終被嫉妒的小人陷害,無罪被殺,鄉邑的人們都很同情他,私下裡立廟祭祀他。
穰候和白起關係非常好,都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結局卻並不理想。司馬遷在《史記》中,感嘆,穰候是秦王的舅舅,尚且如此,何況那些羈旅漂泊之人。
魏冉,與白起,生前兩人經常在一起,死後,在鄧州,有穰候的墳墓和白起的寺廟,又近在咫尺,難道只是巧合嗎?鄧州魏姓,和白姓的人家,是他們的後人嗎?(下圖為鄧州邊境的古銀杏,它的年齡和穰候有一比)讀完穰候,白起傳,不僅嘆息,才能越高,功勞越大的人,受到嫉妒,攻擊的可能性越大,更應該修養品行。誰去嫉妒一個庸庸碌碌的人,你遭人嫉妒,不是壞事,反而說明你有價值。對於兩人的遭遇,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