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傅擁軍

    攝影具有真實性還是藝術性?他們之間有衝突嗎?(問題有的搜一下 ) 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是不容置疑的,沒有這個作為基礎,它就不是合格的新聞攝影。好的新聞攝影,真實性和藝術性兩者兼具。你的問題,可能更多是探討新聞攝影和藝術性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說,我覺得藝術不應當成為新聞攝影的目的,這不是新聞攝影師的初心。但你要相信紀實攝影或者新聞攝影在藝術中是有他自身的位置。新聞和藝術有某種程度的融合,你不需要隔絕對立於藝術,而是以謙虛的態度進入藝術的世界。這很重要。

    新聞攝影師以自身的悲憫與關懷來面對鏡頭下世界的人與物,對於新聞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快拍快拍曾經採訪過華人民大學攝影老師任悅,她覺得隨著時間變化,新聞照片的功能性減弱,思想價值逐漸呈現,更容易成為一個藝術品,尤其是那些具有多層面意義的照片,就更會慢慢釋放它的價值。

    比如尤金阿杰特,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實攝影家,他的檔案照片本來是純粹的記錄,給畫家臨摹用的,沒想到後來成了藝術作品。新聞攝影記者維吉,拍的都是小報照片,有些人覺得他這種人,那種照片怎麼能進入藝術館呢?但他的照片確實有藝術的一面,體現了他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對新聞攝影師來說,站在哪兒比藝術風格更重要。新聞攝影記者追求藝術的承認,是一種身份危機。因為這個行業不被認同,回報也不高。但尋找藝術的支援,是擰巴的。

  • 2 # 汀葞央央

    題主好,

    新聞攝影作為具有時效性、傳播性的紀實攝影,真實性是它本身的價值,所以這一點是不可以更改的。

    但是,我認為很多比較優秀的紀實攝影、新聞攝影都會表達一定的藝術性的。

    而往往這些藝術的表現會體現在內容、構圖、光線等方面,以及新聞紀實作品在時間的沖刷下逐漸變成一個歷史話題。

    比如下面這張,由土耳其攝影師布林汗·奧茲別列茲拍攝的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在土耳其遇刺的照片,獲得了去年的荷賽年度圖片獎。

    單看這張照片,人物的對比(被襲擊倒下的和兇手),兇手的表情,都是比較抓住人的。如果說現在還僅僅是作為新聞議題的資料,,相信以後會成為藝術品被收藏。

    和此類似的,如同屆一等獎《巴吞魯日的對峙》,同樣是表達當時的時政熱點。但是因為內容的不可複製性,它也就擁有了觀賞性。

    以及擁有相似內容,但是成名更早的佈列松代表作:

    這張作品早已不單單用紀實來定性了,可以說完全就是一件藝術品。

    而對於佈列松的作品,目前無論是收藏的人還是博物館,恐怕都會當作藝術資源收藏了吧?

    希望對您有幫助噢!

    點進頭像可以看到更多回答噢!

  • 3 # 縱橫視覺ZoneFoto

    以瑪格南圖片社為例,其實內部分成了兩個“派別”,我們都知道瑪格南圖片社其中的兩名創始人,羅伯特卡帕還有亨利卡迪爾佈列松個人的拍攝風格都是十分的明顯。我們以倒敘的方式來看,佈列松最後放棄了攝影而從事了繪畫,羅伯特卡帕在一次印支戰爭報道中不幸踩到了地雷身亡。

    可以說這兩者都是新聞,紀實類攝影的開山鼻祖。

    首先我需要糾正的是新聞攝影不是紀實攝影,這是兩個很相近的門類,可以把它們看成是兄弟的關係!

    新聞攝影,毋庸置疑,新聞的真實性是放在第一位的,比如你看到的美聯社,路透社這類媒體拍出來的照片都是屬於新聞攝影。

    紀實攝影,比如國內的呂楠拍攝的西藏,天主教等題材是不折不扣的紀實類攝影。

    新聞攝影在藝術性上可以說是相對較弱的,因為他是新聞的,很多個人的情緒化處理不得不做出妥協和讓步。而紀實攝影,更多是基於社會現實,根據自己深刻的理解做的相對長期一些的題材!

  • 4 # 高處宜賞景

    攝影的特性便是"紀實",所謂紀實就是將真實的客觀事物(或場景)拍攝下來。照相機本身就帶有"真實性"的紀錄性質。只是對於會拍照的"人"來說,他們會在"用光,角度的選擇,構圖,瞬間的把握"上下"功夫"(而不傻"常人"那樣哪裡好看就拍哪兒,很隨意),用很帶有"藝術性"的眼光來觀察客觀事物,進而完成拍攝—藝術性的拍攝。因此,攝影的真實性與藝術情是相舖相成的,同時並承,一點沒有矛盾(後期製作的照片又是另一回事)。(文/圖,羅天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石板街的名稱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