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河向北

    按上次規矩,咱們再來一張圖。

    嗯,看這張圖上說的資料,清華北大學生的平均智商並不離譜,也就正常人的水平嘛! 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 創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儘管最後的產物有了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 霍金在奔向星辰大海前,也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智商方面我不是天才,那些拿智商說事的人根本就是失敗者(loser)。

    既然代表人類智慧頂尖的物理大牛們都這麼說,那麼這個統計結果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顯而易見,考進清華北大的孩子,絕大多數靠的並不是智商高於常人。

    那麼我們就可以試想一下,當一個孩子智商正常,又擁有了“天賦自律”和“沉穩自信”,他還缺什麼呢?

    ➤什麼樣的方法才是進清華、北大的方法呢?

    有人一定會說:會思考,會歸納,會總結,會舉一反三,記憶力要超好,腦子轉速要夠快,理解能力要強……好大一堆要求。

    這種複雜的表述會讓人無所適從,覺得自己似乎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了!

    是的,以上說法雖然都沒錯,但卻沒有抓到表面現象背後的本質。

    ➤這本質就是我們應該將注意力,放到解決問題過程的中去,而不要僅僅關注問題的結果。

    關注過程可以讓我們積極對問題的本身產生興趣,研究它的來龍去脈,因為我們知道在過程裡的每次嘗試都會讓人進步。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積極思考解決辦法、對各種路徑進行試錯,然後對比選擇最優方案。

    這種分析的態度使用久了,會形成一種直覺,在直覺面前,新問題的內部架構將無所遁形,不管題型怎麼改變,直覺會將題目中所有迷惑人的“皮肉”去掉,只剩下知識點的“骨架”。

    久而久之,我們會習慣於挑戰困難,在挑戰的過程中,研習各種不同框架。出題者的巧妙思路,將在題型中與做題者產生交流,這種做題的快感和高效率,才是學霸們與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刷題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題,學霸們看一眼就扔到一邊去了。因為他已經一眼看透!

    關注結果的同學會如何呢?他們往往題目拿到手,一看不會做,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題我做不出來,我沒有這個能力,還是算了吧!

    於是毫不嘗試的,他們就決定放棄了。又或者在補習班老師的逼迫下,透過死記硬揹著老師告訴他們的解題辦法,目的只是把這個題目的結果算出來,解題的過程不但毫無快感,而且還要揹負著強行記憶的痛苦,痛不欲生。

    於是方法強化了態度(自律和自信),態度回過頭又決定了方法(注重過程或結果)。良性迴圈和惡性迴圈,各自閉環。

    ➤於是學霸和學渣就這樣,在同等智商程度下逐漸形成了。

    僅僅因為注意力的側重點不同,就導致了這麼大的差異。是不是現在覺得,使用正確的方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很重要呢?

    ➤更有趣的是:

    依照正確方法的孩子,從來不需要什麼補習班。高考前輕鬆、高效、愉快的將該刷的題都刷完了。甚至還有時間彈琴、下棋、練書法、畫畫來放鬆大腦。依照錯誤方法的孩子,焦慮而毫無自信的將自己塞進補習班。用雙倍的時間將該刷的題再刷一遍,還是不知所以。就算大腦累趴下了,也沒時間休息,效率卻更加低下。

    不懂的人看到他們之間的巨大差別會說:嘿!你看那個孩子多聰明,智商多高,輕輕鬆鬆的就搞定了一切還有時間玩!你看你多笨,花了這麼多時間,雖然也很努力,但就是學不會!

    總之,道理雖然是簡單的,但卻是實踐得出的真知。教育是複雜的,教育因人而異。所以對不同的孩子引導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 2 # 大盛談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在智商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但不一定就比其他高校的學生來的高。題主說的自律和自信,我認為也不一定就好,這要具體看到學生。

    其他優勢還是有的,比如學歷的能力,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除北京地區考生享有一點的優勢),這些學生基本上都是各地區各高中的頂尖學生,在知識、學習上肯定是不錯的,相對於普通的學生,那是有一定的優勢的。再者就是知識儲備和構架,這些學生同樣在這些方面會優於普通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農架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