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國風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
南區--《周南》、《召南》、《陳風》
西區--《秦風》、《豳風》
北區--《魏風》、《唐風》
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
《王風》、《檜風》、《曹風》
東區--《齊風》
十五國風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可分為五大文學區域:
二南,其地在南陽(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後被楚國吞併,故有人稱之為《楚辭》之源。
《二南》詩中,多表現女性勞動、戀愛、思夫等生活與情感,還有一些禮俗詩(賀新婚、祝多子等)。
陳地在今河南淮陽、柘城和安徽亳縣一帶。
《陳風》多半是關於戀愛婚姻的詩,《漢書·地理志》:“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擊鼓於宛丘之上,婆娑於枌樹之下,有太姬歌舞遺風。”
二南與陳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顯。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故二南之詩,感物興懷,引辭表旨,譬物連類,比興二體,厥制亦繁,構造虛詞,不標實跡,與二雅迥殊。至於哀窈窕而思賢才,詠漢廣而思遊女,屈宋之作,於此起源。”作品注重物色刻劃,細緻貼切;抒情真切,直率熾熱;繁弦促節,多回旋往復之調。
秦國原居甘肅天水,後漸東擴,佔據陝西一帶,平王東遷後,西周王畿和豳地歸秦所有。《漢書·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
《秦》詩中多尚武精神、殺伐之音,朱熹《詩集傳》:“秦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樸素,簡潔質實,剛毅健朗。
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帶;唐在今山西中部,後改稱晉。朱熹《詩集傳》:“唐風土瘠民貧,勤儉質樸,憂思深遠。""魏地狹窄,民俗儉嗇。”土地貧瘠,人民困窘,纖儉習事的地域特徵與風尚,使其諷諭現實的精神尤為突出,多諷刺、揭露性的詩篇,自古學者稱《魏》、《唐》多“變風”。質樸率直,自然朗暢,多沉鬱悲慨之氣。
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王風》、《檜風》、《曹風》
邶和鄘都是衛邑名,同屬一地,衛風之地在今河北磁縣、濮陽,河南安陽、淇縣、汲縣、開封、中牟等地。
鄭國的都城新鄭,在今河南鄭州一帶。
王即王都的簡稱,平王東遷洛邑,在今河南洛陽一帶。崔述《讀風偶識》:“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遷,家室飄蕩”詩多有亂離悲涼之氣。
曹在今山東西南荷澤、定陶、曹縣一帶,位於齊、晉之間。檜在今河南密縣一帶,兩個都是小國,存詩很少。
魏源《詩古微》:“三河為天下之都會,衛都河內,鄭都河南,故齊、晉圖伯爭曹、衛,晉、楚圖伯爭宋、鄭,戰國縱橫爭韓、魏。……據天下之中,山河之會,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則貨財盛,貨財勝聲色輳。”《漢書·地理志》:“土陿而險,山居谷汲,男女亟聚會,故其俗淫。……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之音。”
鄭衛處商業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態較為開放,男女交往自由,相與詠歌,各言其情。故鄭衛之風尤多情詩,善於即景生情,委婉細膩,情真意切。重利輕義、遊媚富貴的風習,又使鄭衛猶多棄婦冤婦之調。
另一類風詩,或抒黍離之悲,或刺昏君無道,感嘆世事人生,悲鬱悽惻。
齊在今山東中北部,首都臨淄。《史記 貨殖列傳》:“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間一都會。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眾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
齊富甲東海,士農工商賈雲集,文風開放。其詩善於誇飾,舒緩深遠,節奏疏宕。
十五國風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
南區--《周南》、《召南》、《陳風》
西區--《秦風》、《豳風》
北區--《魏風》、《唐風》
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
《王風》、《檜風》、《曹風》
東區--《齊風》
十五國風即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樂歌,可分為五大文學區域:
南區--《周南》、《召南》、《陳風》
二南,其地在南陽(今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南郡(今湖北江陵),二南之地後被楚國吞併,故有人稱之為《楚辭》之源。
《二南》詩中,多表現女性勞動、戀愛、思夫等生活與情感,還有一些禮俗詩(賀新婚、祝多子等)。
陳地在今河南淮陽、柘城和安徽亳縣一帶。
《陳風》多半是關於戀愛婚姻的詩,《漢書·地理志》:“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擊鼓於宛丘之上,婆娑於枌樹之下,有太姬歌舞遺風。”
二南與陳地最近南楚,受楚地南方文化之浸染最明顯。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故二南之詩,感物興懷,引辭表旨,譬物連類,比興二體,厥制亦繁,構造虛詞,不標實跡,與二雅迥殊。至於哀窈窕而思賢才,詠漢廣而思遊女,屈宋之作,於此起源。”作品注重物色刻劃,細緻貼切;抒情真切,直率熾熱;繁弦促節,多回旋往復之調。
西區--《秦風》、《豳風》
秦國原居甘肅天水,後漸東擴,佔據陝西一帶,平王東遷後,西周王畿和豳地歸秦所有。《漢書·地理志》:“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
《秦》詩中多尚武精神、殺伐之音,朱熹《詩集傳》:“秦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死。”清新樸素,簡潔質實,剛毅健朗。
北區--《魏風》、《唐風》
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帶;唐在今山西中部,後改稱晉。朱熹《詩集傳》:“唐風土瘠民貧,勤儉質樸,憂思深遠。""魏地狹窄,民俗儉嗇。”土地貧瘠,人民困窘,纖儉習事的地域特徵與風尚,使其諷諭現實的精神尤為突出,多諷刺、揭露性的詩篇,自古學者稱《魏》、《唐》多“變風”。質樸率直,自然朗暢,多沉鬱悲慨之氣。
中區--《鄭風》、《衛風》、《邶風》、《鄘風》、《王風》、《檜風》、《曹風》
邶和鄘都是衛邑名,同屬一地,衛風之地在今河北磁縣、濮陽,河南安陽、淇縣、汲縣、開封、中牟等地。
鄭國的都城新鄭,在今河南鄭州一帶。
王即王都的簡稱,平王東遷洛邑,在今河南洛陽一帶。崔述《讀風偶識》:“幽王昏暴,戎狄侵凌;平王播遷,家室飄蕩”詩多有亂離悲涼之氣。
曹在今山東西南荷澤、定陶、曹縣一帶,位於齊、晉之間。檜在今河南密縣一帶,兩個都是小國,存詩很少。
魏源《詩古微》:“三河為天下之都會,衛都河內,鄭都河南,故齊、晉圖伯爭曹、衛,晉、楚圖伯爭宋、鄭,戰國縱橫爭韓、魏。……據天下之中,山河之會,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則貨財盛,貨財勝聲色輳。”《漢書·地理志》:“土陿而險,山居谷汲,男女亟聚會,故其俗淫。……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之音。”
鄭衛處商業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態較為開放,男女交往自由,相與詠歌,各言其情。故鄭衛之風尤多情詩,善於即景生情,委婉細膩,情真意切。重利輕義、遊媚富貴的風習,又使鄭衛猶多棄婦冤婦之調。
另一類風詩,或抒黍離之悲,或刺昏君無道,感嘆世事人生,悲鬱悽惻。
東區--《齊風》
齊在今山東中北部,首都臨淄。《史記 貨殖列傳》:“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臨菑亦海岱間一都會。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眾鬥,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
齊富甲東海,士農工商賈雲集,文風開放。其詩善於誇飾,舒緩深遠,節奏疏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