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和前男友分手,理由是男孩給不了她安全感。冷靜後我們席地而談,她也不知道所謂的安全感究竟是什麼,她也不知道想要男孩給她的是什麼。那麼,女生常說的安全是什麼呢?
回覆列表
-
1 # 夯七婚戀指導
-
2 # 心之助盧悅
英國精神病學家John Bowlby認為,人們內心追求的安全感是由我們嬰幼兒時期的母子依戀關係決定的。
如果某個人早期(嬰幼兒時期)的安全需求被母親(撫養者)滿足,那麼長大後,他的安全感就相對充足。根據他的研究,母子依戀關係主要分為以下四種:
1.安全型:媽媽很愛我,世界充滿愛意,社會安定,我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去探索;2.迴避型:媽媽不給予我愛的迴應,是因為我很糟,做不好事情,這個社會充滿惡意,我不能向外邁;3.焦慮矛盾型:只有我表現好的時候,媽媽才會給我愛的迴應,我要保證自己能做好事情,值得被愛;4.混亂型:媽媽表現的很淡漠,我不知如何做媽媽才會愛我,不知道自己表現是否好,不確定別人是否喜歡我。在以上四種依戀關係中,只有第一種安全型關係的人才有充足的安全感,而其他人長大後,內心當中都或多或少的缺乏安全感,其實需要別人給自己安全感,只是需要有一個人來肯定你自己表現的好,值得被愛,所以也可以這麼說“你缺乏的安全感,是因為你自己不肯定你自己”。
在談戀愛期間,會有異地、倦怠、人生抉擇,結婚後會遇到出軌、經濟危機、婆媳矛盾,你渴望男生給你安全感,只會讓你自己更沒安全感,反覆去試探對方,不信任對方是愛你的,因為你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
所以,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別人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那麼,該如何讓自己有安全感呢?
首先,我們要直面過去的內心創傷準備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靜下心來,回憶自己的孩童時期,想一想那些你記憶猶新的黑暗,小心的去擁抱那個創傷,直面它,不要害怕。
其次,要接納真實的自己,全部的自己之所以感到不安全,是因為對自己不滿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希望自己是一個超人,可以解決掉所有的問題,但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可能是這樣,我們就會感到焦慮,覺得自己表現的不好。
但是,親愛的,我們要去學會接受這一切,知道自己“有所不能”,你才會真正的知道你是誰,你想要什麼。
最後,要樹立一個具體可執行的目標當你設立了一個具體可執行的目標時,你就會專注於這個目標,無暇焦慮。當你為這個目標努力,達到這個目標時,你就會自信自愛,你就會看到改變已經發生,你有你自己的安全感,不需要他人給你。
現在男孩女孩談戀愛,女生最多談及的就是安全感。沒有安全感,愛情好像就談不下去了。那什麼是安全感呢?有人覺得,安全感是女生希望自己不被傷害,自己的利益不會受損,希望自己會被很好的對待。這樣說並沒有錯,但自己在我看來,安全感其實就是一種期待,可以藉助別人力量的期待。
就像遠古時期,我們有了火把就有了安全感,因為火把可以幫助我們驅散黑暗。小時候,父母就是安全感,因為孩子可以依賴父母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兩個人談戀愛,值得期待的未來就是安全感,因為你相信這個人可以陪你到老。這些安全感來源就是可以藉助的力量。
有人說缺乏安全感是因為自卑,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生活,這話也對也不對。生活中,很多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其實能力是很強的,她們把自己武裝的很強大,看起來充滿了自信。但事實上,她們之所以武裝自己,就是因為她們不相信可以依賴別人,也沒有穩定的可以期待的物件。她們有足夠的力量,但卻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來源於記憶,如果經歷中有可以去期待,去依賴的人,那我們就會有安全感。相反,如果早年一直顛沛流離,生活一直在不穩定中度過,那必然是缺乏安全感的。女孩之所以要求男生給自己安全感,是因為她們想重新獲得屬於她們的安全感,渴望擁有這樣一段記憶——一個有力量的人,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讓你隨意的放肆、依賴,就像小時候自己希望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