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行石頭記

    中國女性一直穩居高位的就業率讓人毫不懷疑“婦女能頂半邊天”。日本女性的就業率雖然一直在穩步上升,但實際上在就業形態和收入上,兩性之間的差距可謂是巨大。而且許多日本人對女性就業率增加的看法是“這可跟女性地位沒什麼關係,只不過是經濟不景氣,一個人的薪水不夠用罷了”。

    如果單單考慮職場的話,日本女性的地位的確是很低。

    日本直到1986年才實施《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即不可以用性別來判斷員工的職務性質。然而這只是一個“努力義務”,也就是說“希望企業往這個方向努力”,即使違反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懲罰。以製造業立國的日本,至今地方上的許多中小企業還是大多將男性員工分配到“綜合性職位”,女性則為“單一職位”。日劇中看上去優雅大方乾淨利落的OL,工作性質可能就只是“單一、文員”,起薪點非常低。有些企業甚至不要求女性參加每天的早會。

    鑑於日本職場的特殊性,大部分女性的確會更傾向於雖然薪水低但是工作時間固定、責任小的工種。

    同樣有淡旺季,其他國家的企業或許會考慮臨時增加人手,日本企業則傾向於“內擴型”,即在固定的員工數里面增加工作時間,也就是要求正式員工有隨時加班的條件。這樣的好處是能保持僱傭的穩定性。所以日企在招應屆畢業生的時候,看重的往往不是專業,而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性格、應變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企業用起來方便。

    可以說,日本人無論男女,只要是一份全職的正式工作,都挺辛苦的。如果有家庭,那麼女性往往就會在職場上做出犧牲。

    回到家庭的女性,地位則完全不一樣了

     早在1920年,日本的核家庭比例就達到了55%,之後一直持續在六成左右,餘下三成左右是單身家庭,三代四代同堂的佔的比例最小。日本相對完善的福利制度也使得老年人與下一代之間經濟上互相支援的剛需,反過來也不會將帶孫輩當作自己的責任。所以婆媳大戰的狗血劇情大概只會發生在超級富豪或貴族家庭。大部分核家庭中女性的狀態,大家看看《蠟筆小新》就能瞭解到。帶孩子雖然累,但是我的家庭我做主!

    日本女性為何可以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地做全職家庭主婦呢?這有個大前提:家務和育兒,是被法律所承認和保障的勞動。

    日本有“撫養家族”制度,用自然一點的漢語來說,大概是“家庭成員撫養制度”。一個全職太太,她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保可以不另外支出--這筆支出蠻大的,每個月約5萬日元。她丈夫有正式工作的話,一個人繳納的部分就涵蓋了全職太太及未成年的孩子,大部分企業還會根據員工需要撫養的人數發放額外的補貼,以感謝其家人為公司做出的努力。甚至離婚以後,將來退休了,前夫還有很大的可能需要把養老金分一部分給前妻。

    婚後即使一方辭職了,另一方所支付的養老金也被視為雙方負擔的。也就是實質上承認家務勞動是有報酬的。這種實質上的保障使得日本的全職太太們在宣稱自己是“專業主婦”時毫無心理障礙。(請注意,“全職主婦”和“無業”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否認,日本政府為“解放女性勞動力+提高生育率”一直在努力。比如調高男性育兒假的經濟補貼。然而男性育兒假的休假率還是很低。我曾經聽過一位企業高管說“雖然這些補貼都是政府出的,但是一個人如果離開工作崗位半年到一年都不影響工作,那豈不是說明他的存在沒什麼必要啊。”

    這種想法相當普遍,這也導致了有家庭的女性大部分在生育以後選擇了比較相對簡單的職務,又因此導致了女性收入的偏低、在職場上整體的地位低下。

    以上僅簡單的提到了一些很表面化的日本女性的生活與職場狀況,以此來判斷女性的地位是否很低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高”“低”本身就是個相對的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支付和傳統支付手段有什麼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