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鵠

    這個問題有點問題。滿清和英國一直在通商。只是滿清的閉關鎖國政策讓英華人很不爽。你說的是不是滿清搞對外開放啊?即使最‘聖明’的康熙也只是把科學技術當做個人愛好和奇技淫巧,更別說大搞文字獄思想鉗制愚民的弘曆了。即使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滿清不是一直在抗拒對外開放嗎

  • 2 # 沉思的托克維爾

    答案是死的更快,滿清之所以能實施皇帝一人的專制統治,全在於他維持了一個封閉保守、閉關鎖國的環境。一旦與英國通商,那麼不僅英國的商品會湧入,英國的文化、思想、政治勢力也會隨之傳入。

    清朝已經日漸富裕的商人將透過外貿獲得更大的財富,同時他們會依靠英華人的勢力為自己的權利伸張。另一方面,西方思想的傳入會直接衝擊君主專制的合法性,一旦國民擁有了權利意識,那麼清朝將命不久矣。

    (乾隆拒絕了馬嘎爾尼自由通商的要求)

    一、清朝維持專制統治的根本要義:靈活運用商鞅的“弱民”之術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對統治術的運用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對於君主專制國家來講,他能否維持統治全在於他能否成功實現“弱民”的政策。

    弱民,最早由商鞅提出,商鞅認為君王要想維持統治,一定要弱民,不能讓老百姓有財富有知識,只有當老百姓處於半飢半飽、愚昧無知的狀態,他們才能珍惜君王的賞賜,並甘願為君王殺敵建功。

    因此,在商鞅的思想中,農民士兵是國家的基礎,而商人和知識分子則是國家的禍害,商人有錢,不會甘願服從君王,知識分子則有自由思想,會質疑君王的做法,因此,這兩種人必須被清除。

    清朝,將這一點運用的可謂是爐火純青。

    清朝一方面用科舉這個功利的制度將知識分子收買,收歸朝廷控制。另一方面,清朝還實行可怕的文字獄,對不服從自己的知識分子進行打壓和殺害。在清朝的控制下,學術界一片死水,幾乎毫無發展,學術的死亡直接意味著統治的牢固。

    另一方面,對於商人階層,清朝也是百般打壓,往往是利用完之後就一下扔掉,比如山西的范家,曾經為清朝對準格爾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戰爭一結束,朝廷就將其抄家,卸磨殺驢。對於朝廷來講,任何財富和經濟命脈都應掌握在國家手裡,一分財富在外,就是對朝廷的威脅。

    作為清朝至高統治者的乾隆皇帝,自然也深明其理。

    二、對英國開放貿易,西方思想的傳入將導致清朝的崩潰

    前面講到,清朝的統治關鍵在於弱民,而與英國開放貿易則會徹底結束這種局面。

    與英國貿易會帶來兩種問題,一是貿易勢必會讓中中國產生一批依賴外國的商人,這些人如果挾洋自重,會對帝中國產生不小的威脅。二是貿易的同時也會傳來西方的思想,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民尤其是商人、知識分子擁有非常大的發言權,一旦這種思想傳播,那麼知識分子為首的整個精英階層都會質疑清朝的合法統治。

    而這種例子已經在法國發生過,法國曾支援美國進行獨立戰爭,這些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法國將士在當地接受了民主共和的思想,對君主專制產生了質疑。這些人之後成為了法國大革命中的主力,路易十六親自培養了一支想要推翻自己的軍隊。

    因此,對於專制君主國來講,最忌諱的就是讓民主共和的思想在自己的國家傳播。

    之後晚晴的表現也確實是這樣,無論是孫中山的革命派還是康有為的維新派,他們都不贊成君主一味的專制。乾隆作為一個精明的統治者,他必然會拒絕與英國通商。

    三、滿清是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漢人,西方的民族主義思想會破壞滿清的合法性

    最後一點就是滿清是少數的滿人統治多數的漢人,之所以能維持全在於大部分漢人沒有民族概念,一旦西方的民族主義思想傳入,那麼漢族將不可避免的反對滿族的特權,進而質疑清朝的合法性。

    晚晴的孫中山就是在接受了西方民族主義思想後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這無疑是滿清決不能忍受的。

    如果說乾隆拒絕和西方交往是因為愚昧,但是他的祖父康熙精通西學,並任用洋人為官,不應該不瞭解西方,但是為什麼康熙也沒有做出開放貿易、加強交流的政策?因為康熙知道,西方的東西雖好,卻危及滿清的統治,因此只能自己學習,而不能讓平民學習。乾隆拒絕的原因也是如此。

    滿清政府的性質決定了他必定會為了自身的統治犧牲國家利益,因此,對英國的開放,也就絕不可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充完電後螢幕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