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解史
-
2 # 圍爐煮酒話春秋
長安沒糧食,還有洛陽幫。
在唐朝的時候,長安是首都,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洛陽則是陪都,是當時的經濟和社會中心。兩京人口在鼎盛時期都超過百萬,是當時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超級大都市。配圖
其實在開始的時候,長安不是沒糧食,相反糧食恰恰很多,不然也不會把首都定在長安是吧。長安附近有個平原叫關中平原,沃野千里,糧食充足,足夠養活長安所有人。可是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原來隨著唐朝鼎盛的到來,長安人口大大增加,再加上因人口而帶來的耕地流失和破壞,關中平原的糧食已經不足以養活長安所有人了。這樣一來,就需要從別的地方將糧食運過來。可是由於道路不暢,交通運輸困難,致使長安糧食的價格大幅上漲。不僅老百姓買不起糧食,皇帝大臣吃飯也成了大問題。特別是安史之亂以後,大量農田遭到破壞,耕地人口減少,需要外購的糧食就更多,糧價也更高了。配圖
而洛陽作為國家的第二首都,情況則完全不一樣。得益於隋朝時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洛陽不但交通便利,而且緊靠關東和江淮這兩個富庶之地,糧食運輸完全不是問題。糧食可以運過去,糧價就不會上漲,也就不會有糧荒了。配圖
所以遇到糧食滿足不了需求的時候,皇帝就會帶著家眷和臣子到洛陽辦公,這在當時叫做就食。這就是所說的唐朝皇帝是逐糧天子的原因。這個情況幾乎貫穿可整個隋唐,直到唐昭宗的時候,乾脆把首都搬到洛陽去了,終於再也不捱餓了。只是可憐了長安的百姓,朝廷可以去長安就食,百姓只能忍飢挨餓。
民以食為天,唐朝的皇帝們,你們有想過長安百姓的感受嗎?
-
3 # 桂港太守
這笑話從唐玄宗李隆基開始,李隆基晚年昏聵無能寵幸奸宦導致盛唐極盛而衰。安史之亂後李唐皇帝因為無能統治導致節度使軍鎮叛亂與吐蕃入侵致使唐朝皇帝有“天子九逃、六次失都”。美名其曰“就食、駕幸、狩獵”。
-
4 # 柳氏異聞錄
長安雖是帝都,奈何帝都常缺糧
其實,長安作為帝都,缺糧不是唐朝的事情,隋朝就開始缺了。只是,那會兒長安叫大興,最早的被人稱為逐糧天子的是隋文帝。開皇四年和開皇十四年,隋文帝就兩次帶著百官去洛陽吃飯了。隋煬帝上臺,他不怎麼喜歡長安(大興),決定遷都洛陽。這不是沒道理的事情,瞎胡鬧的決定。因為隋朝開始,長安人口膨脹的很厲害且不去說,關中最大的問題是漕運不發達,然後因為長安是萬古帝王都,城市建設越發達,周邊更耕地相應會少點。關中富饒,但是大旱這類的自然災害並不少。隋文帝有一個次跑洛陽去食糧,就是因為關中大旱。
到了唐代,長安漕運難沒怎麼解決,人口嘛到唐玄宗中後期都超過隋朝了。說白了,帝都長安糧食問題是一個一直讓皇帝憂傷的問題。雖然唐中宗對逐糧天子,是很拒絕的。一度,不顧缺糧的現實,唐中宗對勸他移駕東都洛陽的大臣們,說:“豈有逐糧天子邪!”後果是真的好多耐不住缺糧的現狀而喪命。其實1,隋朝的皇帝往洛陽去為了糧,唐朝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都多次去洛陽逐糧。怎麼說呢,其實東都洛陽政治地位作為陪都,比長安要差點,但洛陽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文化不差長安,更重要是洛陽漕運比較發達,畢竟靠著運河呢!論經濟生活,那會兒洛陽可能還勝過長安。
有一句話從唐代流行到了今天,叫“帝都(首都)居不易。”今天北京居不易是因為房價太高,唐朝長安不是因為房價,而是因為米價太高。不缺的時候,長安的米價也比其他的地方貴。當時,長安漂的白居易他的生活壓力來自米價啊。米價高,長安糧少啊!
回覆列表
唐代定都關中的長安,使得長安成為了世界古代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龐大的皇室成員和官僚機構以及城市裡面的人民需要大量的糧食供養,而關中地區糧食供應量不足以滿足當時的需要,於是每到糧食歉收時,唐代皇帝就帶領大量皇室成員以及中央機構等到洛陽,美其名曰就食。
至於為什麼到洛陽,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洛陽是唐代的東都,擁有皇宮等一整套政府機構,皇帝到達洛陽以後仍然能正常控制全國。加之洛陽位於隋唐大運河中心,江南地區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往洛陽,有效解決了唐代皇室的糧食問題。
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統治時期多次有到洛陽就食的記錄。安史之亂以後,隨著河北藩鎮漸漸割據,唐代越來越依賴大運河的功效。江南經濟地位進一步提高,最終在南宋時期完成了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