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意思: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一、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二、翻譯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人生猶如一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三、詞句註釋(1)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2)大江:指長江。(3)淘:沖洗,沖刷。(4)風流人物:指傑出的歷史名人。(5)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6)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7)雪:比喻浪花。(8)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9)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已經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10)雄姿英發(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11)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青絲製成的頭巾。(12)檣櫓(qiánglǔ):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杆。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13)故國神遊:“神遊故國”的倒文。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神遊:於想象、夢境中游歷。(15)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16)強虜:強大之敵,指曹軍。虜:對敵人的蔑稱。四、出處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擴充套件資料一、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五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二、賞析此詞透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三、作者簡介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四年後還朝,任判登聞鼓院。治平三年(1066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此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意思: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一、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二、翻譯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人生猶如一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三、詞句註釋(1)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2)大江:指長江。(3)淘:沖洗,沖刷。(4)風流人物:指傑出的歷史名人。(5)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6)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7)雪:比喻浪花。(8)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9)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已經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10)雄姿英發(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11)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青絲製成的頭巾。(12)檣櫓(qiánglǔ):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杆。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13)故國神遊:“神遊故國”的倒文。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神遊:於想象、夢境中游歷。(15)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託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16)強虜:強大之敵,指曹軍。虜:對敵人的蔑稱。四、出處宋代文學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擴充套件資料一、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五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二、賞析此詞透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三、作者簡介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四年後還朝,任判登聞鼓院。治平三年(1066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此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