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批稜齒龍的化石是1849年在英國發現的。稜齒龍是身體很輕的陸生雙足動物。分佈在亞洲、澳洲、歐洲和北美洲,生存年代從侏羅紀中期直到白堊紀晚期。
“跑”為上計
稜齒龍的化石剛一出土就引起了整個考古界的轟動,因為在此之前,人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植食性恐龍擁有如此完美的適應奔跑的身體結構。考古學家透過對其特徵的推測,在鳥腳類恐龍中,稜齒龍的奔跑速度應屬第一。
在恐龍家族裡,稜齒龍是個絕對的小個子,即使成年個體的體長也不過兩米。但它們的後肢很長,小腿的長度明顯超過大腿,這是它們能夠快速奔跑的首要條件。另外,稜齒龍的身體重心位於臀部下方,這使它不容易因失控而摔倒。稜齒龍應該就是這樣憑藉著自己的雙腿,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從掠食者的手中逃生。
稜齒龍小檔案
稜齒龍是種相當小的恐龍,頭部只有成人的拳頭大小。雖然沒有細顎龍那般小,但稜齒龍身長只有2.3米。稜齒龍的高度只達到成年人的腰部,重達50~70公斤。如同大部分小型恐龍,稜齒龍是兩足恐龍,並以兩足奔跑。
因為稜齒龍的體型小,它們以高度低的植被為食,極可能類似現代鹿以幼枝與根部為食的行為。根據稜齒龍頭顱骨的結構,以及位在頜部後方的牙齒,顯示稜齒龍有頰部,這種先進結構可幫助咀嚼食物。稜齒龍的頜部有28~30顆稜狀牙齒,上下頜的牙齒形成一個很好的咀嚼面。如同所有鳥臀目,這些動物的牙齒能不停地生長出來。
禽龍化石
世界上第一批稜齒龍的化石是1849年在英國發現的。稜齒龍是身體很輕的陸生雙足動物。分佈在亞洲、澳洲、歐洲和北美洲,生存年代從侏羅紀中期直到白堊紀晚期。
“跑”為上計
稜齒龍的化石剛一出土就引起了整個考古界的轟動,因為在此之前,人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植食性恐龍擁有如此完美的適應奔跑的身體結構。考古學家透過對其特徵的推測,在鳥腳類恐龍中,稜齒龍的奔跑速度應屬第一。
在恐龍家族裡,稜齒龍是個絕對的小個子,即使成年個體的體長也不過兩米。但它們的後肢很長,小腿的長度明顯超過大腿,這是它們能夠快速奔跑的首要條件。另外,稜齒龍的身體重心位於臀部下方,這使它不容易因失控而摔倒。稜齒龍應該就是這樣憑藉著自己的雙腿,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從掠食者的手中逃生。
稜齒龍小檔案
稜齒龍是種相當小的恐龍,頭部只有成人的拳頭大小。雖然沒有細顎龍那般小,但稜齒龍身長只有2.3米。稜齒龍的高度只達到成年人的腰部,重達50~70公斤。如同大部分小型恐龍,稜齒龍是兩足恐龍,並以兩足奔跑。
因為稜齒龍的體型小,它們以高度低的植被為食,極可能類似現代鹿以幼枝與根部為食的行為。根據稜齒龍頭顱骨的結構,以及位在頜部後方的牙齒,顯示稜齒龍有頰部,這種先進結構可幫助咀嚼食物。稜齒龍的頜部有28~30顆稜狀牙齒,上下頜的牙齒形成一個很好的咀嚼面。如同所有鳥臀目,這些動物的牙齒能不停地生長出來。
禽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