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位於上海市西郊、松江區西北部,是上海市唯一的自然山林,距市中心人@民廣場約35公里。 佘山分為東西兩山。西佘山,海拔98米,因有遠東第一聖母大殿之稱的天主教堂而馳名中外;東佘山,海拔74米,以茂林修竹、奇峰怪石、懸崖峭壁、竹徑通幽、古蹟依稀,而令人起懷古之情而名聞遐邇。 佘山名稱的由來有著多種民間傳說: 一說王母斬蛇造“佘山”。相傳很久以前,上海一帶沒有山地。當時峨嵋山有青、黃兩條巨蟒經過千年修煉同時得道昇天。有年八月十五,它們偷飲了三口瑤池仙水成了真龍,仍不知足,繼續偷喝,被王母娘娘派人打出瑤池,放逐東海棲身。一路上,它們互相埋怨、鬥打,鬧得昏天黑地,連降3月暴雨,地上百姓頓遭大難。東海龍王急稟玉帝。玉帝與王母大怒,命雷公雷婆火速轟擊。在雷電轟擊下,他們隨即現出了蛇形,墜地而亡,變成了兩座山。青蛇墜落西邊,成了西蛇山,黃蛇墜落東邊,成了東蛇山。後人因“蛇”字不吉利,遂改稱“佘山”。 二說佘太君到過此地而名。傳說宋朝佘太君曾到這裡住過,人們仰慕楊家功業,遂以太君之姓名山。 三說東漢佘姓將軍隱居此地而名。傳說東漢有一名佘姓將軍,功成名就後,隱居此片幽寂的山林。後人便以將軍之姓名山。現東佘山有佘將軍廟。 佘山之名最早的歷史記載,目前所知是在宋代。宋代《雲間志》稱: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雲間志》,亦稱《紹熙雲間志》,是一本專門記載南宋及較早時期今上海淞南地區地名的地方誌,成書於紹熙四年(1193年)。“雲間”,即華亭縣,今之上海松江區。元代置華亭府,旋改稱松江府。最早出現上海這個稱謂是在元朝,當時上海縣還是松江府下面的一個縣城,受松江府管轄,現在則恰恰相反,歷史開了一個玩笑,兒子當了老子。明代《徐霞客遊記》一書,記述有徐霞客1628年、1631年、1636年三次到佘山探幽訪友的足跡。 佘山還有“蘭筍山”之名。《雲間志》記載:佘山多竹;南宋詩人許尚的《佘山》詩中,就有“人與室俱化,陰森松竹寒”句,可見當時這裡已遍佈修篁翠竹。1072年春,清康熙南巡,曾為佘山題“蘭筍山”之匾,據傳其箇中原因除了佘山筍確實口味鮮美外,可能還有“題蘭筍而食素,以食素倡儉”的教化作用。這年農曆三月十一日,佘山宣妙佛殿舉行了隆重的上匾朝賀之禮。從此佘山也被稱為“蘭筍山”。不過,康熙題匾及宣妙講寺今已不存,“蘭筍山”之名也鮮為人知了。 民間傳說和史志記載都說明:佘山因佘姓而得名。佘山得名最遲在宋代,最早則在漢代以前。佘山,上海僅有的自然山林風景區,位於上海西南古城松江境內,九峰十二山逶迤起伏十餘里,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薈萃,自古便是著名的旅遊休閒勝地。享有上海之根、世外桃源之美譽。 1995年6月國務院批准在佘山建立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規劃總面積64.08平方公里,其中首期開發的核心區面積10.88平方公里。 多年來,佘山度假區始終把握“迴歸自然、休閒度假”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積極貫徹為上海都市旅遊配套服務的建設宗旨。先後投入10多億元,重點加強區內道路網架、供電、供水、汙水處理、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建成和拓寬沈磚、方松、佘北公路等多條骨架幹道,建成萬門國際國內程控電話局房,7萬噸級自來水廠,6000噸級汙水處理廠等一批重要基礎設施;與此同時,著重最佳化生態環境,陸續闢建出八十萬平方米賞心悅目,陸續建成東、西國家森林公園、佘山森林賓館、天馬Golf俱樂部等一批集觀光旅遊、娛樂休閒位一體的旅遊景觀、賓館度假村。 佘山度假區的迅速發展,確立了佘山地區作為上海最大旅遊度假基地的地位。目前區內已形成集遊樂、觀光、會務、休閒、度假、居住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的雛形,吸引了大量遊人前來觀光遊覽。近幾年年均客流量到達180萬人次以上。 進入2000年,隨著佘山度假區核心區內佔地500畝的人工湖建成完成,進一步完善了“以山見長、以水為輔、山水交融”的環境建設,形成了上海唯一的山、水、林相結合的獨特景觀。佘山度假區由此成為上海地區具有最佳生態環境、最美自然風光、最具發展潛力的一塊寶地。 當前,佘山度假區結合核心區內人工湖及周邊土地的開發,將房地產開發、度假設施建設、體育休閒專案及相關配套設施作為下一步開發的重點。熱忱歡迎來自海內外的朋友來佘山度假區遊覽觀光,投資開發! 佘山度假區的開發建設方興未艾,她的今天引人矚目,她的明天將更加充滿活力與希望。
佘山,位於上海市西郊、松江區西北部,是上海市唯一的自然山林,距市中心人@民廣場約35公里。 佘山分為東西兩山。西佘山,海拔98米,因有遠東第一聖母大殿之稱的天主教堂而馳名中外;東佘山,海拔74米,以茂林修竹、奇峰怪石、懸崖峭壁、竹徑通幽、古蹟依稀,而令人起懷古之情而名聞遐邇。 佘山名稱的由來有著多種民間傳說: 一說王母斬蛇造“佘山”。相傳很久以前,上海一帶沒有山地。當時峨嵋山有青、黃兩條巨蟒經過千年修煉同時得道昇天。有年八月十五,它們偷飲了三口瑤池仙水成了真龍,仍不知足,繼續偷喝,被王母娘娘派人打出瑤池,放逐東海棲身。一路上,它們互相埋怨、鬥打,鬧得昏天黑地,連降3月暴雨,地上百姓頓遭大難。東海龍王急稟玉帝。玉帝與王母大怒,命雷公雷婆火速轟擊。在雷電轟擊下,他們隨即現出了蛇形,墜地而亡,變成了兩座山。青蛇墜落西邊,成了西蛇山,黃蛇墜落東邊,成了東蛇山。後人因“蛇”字不吉利,遂改稱“佘山”。 二說佘太君到過此地而名。傳說宋朝佘太君曾到這裡住過,人們仰慕楊家功業,遂以太君之姓名山。 三說東漢佘姓將軍隱居此地而名。傳說東漢有一名佘姓將軍,功成名就後,隱居此片幽寂的山林。後人便以將軍之姓名山。現東佘山有佘將軍廟。 佘山之名最早的歷史記載,目前所知是在宋代。宋代《雲間志》稱: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雲間志》,亦稱《紹熙雲間志》,是一本專門記載南宋及較早時期今上海淞南地區地名的地方誌,成書於紹熙四年(1193年)。“雲間”,即華亭縣,今之上海松江區。元代置華亭府,旋改稱松江府。最早出現上海這個稱謂是在元朝,當時上海縣還是松江府下面的一個縣城,受松江府管轄,現在則恰恰相反,歷史開了一個玩笑,兒子當了老子。明代《徐霞客遊記》一書,記述有徐霞客1628年、1631年、1636年三次到佘山探幽訪友的足跡。 佘山還有“蘭筍山”之名。《雲間志》記載:佘山多竹;南宋詩人許尚的《佘山》詩中,就有“人與室俱化,陰森松竹寒”句,可見當時這裡已遍佈修篁翠竹。1072年春,清康熙南巡,曾為佘山題“蘭筍山”之匾,據傳其箇中原因除了佘山筍確實口味鮮美外,可能還有“題蘭筍而食素,以食素倡儉”的教化作用。這年農曆三月十一日,佘山宣妙佛殿舉行了隆重的上匾朝賀之禮。從此佘山也被稱為“蘭筍山”。不過,康熙題匾及宣妙講寺今已不存,“蘭筍山”之名也鮮為人知了。 民間傳說和史志記載都說明:佘山因佘姓而得名。佘山得名最遲在宋代,最早則在漢代以前。佘山,上海僅有的自然山林風景區,位於上海西南古城松江境內,九峰十二山逶迤起伏十餘里,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薈萃,自古便是著名的旅遊休閒勝地。享有上海之根、世外桃源之美譽。 1995年6月國務院批准在佘山建立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規劃總面積64.08平方公里,其中首期開發的核心區面積10.88平方公里。 多年來,佘山度假區始終把握“迴歸自然、休閒度假”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積極貫徹為上海都市旅遊配套服務的建設宗旨。先後投入10多億元,重點加強區內道路網架、供電、供水、汙水處理、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建成和拓寬沈磚、方松、佘北公路等多條骨架幹道,建成萬門國際國內程控電話局房,7萬噸級自來水廠,6000噸級汙水處理廠等一批重要基礎設施;與此同時,著重最佳化生態環境,陸續闢建出八十萬平方米賞心悅目,陸續建成東、西國家森林公園、佘山森林賓館、天馬Golf俱樂部等一批集觀光旅遊、娛樂休閒位一體的旅遊景觀、賓館度假村。 佘山度假區的迅速發展,確立了佘山地區作為上海最大旅遊度假基地的地位。目前區內已形成集遊樂、觀光、會務、休閒、度假、居住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的雛形,吸引了大量遊人前來觀光遊覽。近幾年年均客流量到達180萬人次以上。 進入2000年,隨著佘山度假區核心區內佔地500畝的人工湖建成完成,進一步完善了“以山見長、以水為輔、山水交融”的環境建設,形成了上海唯一的山、水、林相結合的獨特景觀。佘山度假區由此成為上海地區具有最佳生態環境、最美自然風光、最具發展潛力的一塊寶地。 當前,佘山度假區結合核心區內人工湖及周邊土地的開發,將房地產開發、度假設施建設、體育休閒專案及相關配套設施作為下一步開發的重點。熱忱歡迎來自海內外的朋友來佘山度假區遊覽觀光,投資開發! 佘山度假區的開發建設方興未艾,她的今天引人矚目,她的明天將更加充滿活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