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申十七年
-
2 # 文青聊史
假如你是襄樊之戰前的孫權,你怎麼規劃戰略?
按照這三步走,完全不懼曹劉,既然打不過,那就耗。
首先從個人角度看,孫權雖然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國君主,但是這也不是我等能達到的高度,因此以下純屬個人假設以及個人的計劃。
首先我們要明白孫權的立場,雖然是三國之一,但是江東的實力還是比不上蜀和魏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因為有長江這一道天險從而能保障自身安全,於是作為弱國,既然強打不行,那麼就只有聯姻的。
第一步:聯姻曹操與其每天都害怕張遼渡江還不如直接跟曹家聯姻,此時的背景是什麼?曹操大敗於關中,而劉備獲得益州,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是無力再戰江東的,而如果這時候孫權提出聯姻自然是求之不得,是一種平等的態度而不是祈求。
聯姻的物件可以是曹丕而自己這邊則是出一個跟曹丕地位差不多的女兒,這樣兩邊地位上也都說的過去,在這樣的背景下,孫權就可以穩坐江東了,最起碼一時半會曹操不會打過來,並且此時曹操年事以高,等曹操逝世之後,作為曹丕的老丈人,其中好處自然不用多說。
第二步:聯姻劉氏宗親這裡說的不是劉備的劉,而是東漢的劉,與其他兩國相比,孫權最缺少什麼?軍事上是一項但不是絕對,是合法性,就是你孫權憑什麼能夠佔據江東,曹操有天子在手,而劉備本就是皇親後裔,這一點孫權就弱勢了。
於是聯姻劉氏宗親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合法性,並且這根曹家聯姻是不衝突的,為什麼呢?因為天子就在曹操手中,與劉氏聯姻只能說明親上加親,並且曹操此時的對手是劉備,而孫權大可穩坐江東。
第三步:送回孫夫人此時孫尚香已經回到了吳國,而孫權大可將孫尚香最送回去,雖然這對於孫尚香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在國家大義面前,我想孫權是會做出這個選擇的,當然,送回孫尚香僅僅只是向劉備示好嗎?當然不是!
完全可以在送回孫尚香的同時再送回幾個宗親侄女,一同伺候劉備,而因為襄樊之戰還未發生,兩方的關係雖然有矛盾但是還沒擺到明面上,於是劉備自然會接受。
而這些前去的人如果一旦有一位懷上了劉備的子嗣,那麼孫權就徹底穩了,可以略施小計讓劉禪發生一些意外,而劉備雖然夫人多,但是兒子卻少,於是這個子嗣就有很大機會繼承蜀國家業,而這時候,孫權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結語如果這些計劃真的都得到實施的話,我想孫權就可以直接安享晚年了,如果有野心的話,因為自身年齡是三人之中最小的,並且在兩國都有親信,完全可以玩一局大的。
-
3 # 拍案再驚奇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和挑戰性。假如我是八襄樊之戰前的孫權,我有二套方案來應對。
A如果我是孫權,我會討羽自救,東線曹軍調走,對東線興兵大舉,當然打不得過另說。這要是真打不過的話,一統天下這夢也別做了。
B,無論A是否成功,對江夏,章陵,南陽方向的用兵都必不可少。利用襄樊的局勢,趁機攻略周邊地區,當然東線依然興兵大舉,保持壓力。
其實核心認知只有一點,聯盟討伐曹操,並不說你沒有收穫地盤對自己就沒有收益。
東線,西線,襄樊戰場,只要有一處能撕開口子便足以動搖局勢。倘若關羽在襄樊獲勝,漢水下游地區的震盪是相當大的,而關中局勢也會緊張,機會只會更多,而不是越打越少。
倘若情況就是劉備關羽總有斬獲,而我孫權顆粒無收,經常如此,屆時在背棄劉備反而更有效,起碼對北方來說自己更有合做價值。
回覆列表
其實歷史上孫權採取的戰略就是昔年魯肅給他設計“榻上策”。
榻上策是200年魯肅提出,概括說就是四點:
1. 曹操不可滅;
2. 漢室不可興;
3. 盡佔長江以南;
4. 等待天下有變。
前兩條是說天時在曹操,讓孫權不要輕易被忽悠。
既然曹操不好打,那麼就要看第三條了,盡佔長江以南,這樣自己才能尋求平穩發展。
而歷史上孫權出兵南郡正是基於這個戰略,南郡在揚州的上游,如果不是自己掌握,那麼相當於命脈交給了別人。
打下南郡,穩定自身,然後等待天下有變,再說其他。孫權就是這麼做的,而且也確實做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