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VI小魚IVI

    魚頭上有包,可能是以下的兩種病之一,請對照檢查:一.白頭白嘴病[病原體] 為粘球菌一種,與上述爛鰓病病原體球菌的形態很相似。此菌為好氣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最適宜pH為7.2左右,pH在6.0~8.5之間都能生長。[症狀] 發病時,病魚的額部和嘴部周圍的細胞壞死,色素消失而表現白色,病變部位發生潰爛,有時帶有灰白色絨毛狀物,因而呈現“白頭白嘴”症狀。在水面遊動之病魚,症狀尤為明顯。當病魚離水後,症狀就不顯著。嚴重的病魚,病灶部位發生潰爛,個別病魚頭部出現充血現象,有時還表現白皮、白尾、爛尾、爛鰓或全身多粘液等病變反應。病魚一般體瘦、發黑,呼吸加快,食慾不振,游泳緩慢,不斷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種暴發性疾病,發病極快,傳染迅速,一日之間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節性比較明顯,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為發病高峰。[防治方法] 防治時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漂白粉灑入魚箱作消毒處理,或用百萬分之零點五至零點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灑入,效果都很好。二.粘孢子蟲病粘孢子蟲是在海水及淡水魚類寄生蟲中種類最多、最為常見的一類孢子蟲。粘孢子蟲是比較微小的一類寄生蟲。它們在發育過程中,無例外地產生種種形狀和不同大小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從病魚身上落入水中,被別的魚吞食或因接觸而粘附在體表或鰓上,受到魚體中某些物質的刺激,放出極絲,鑽入寄主組織細胞內“定居”,開始生長髮育,這時稱為營養體時期,營養體繼續發育和生長其周圍的寄生組織,因受刺激而發生退化和改變,產生一層膜壁將營養體包住,形成粘孢子蟲胞囊,胞囊的形狀和大小不一,肉眼可見。粘孢子蟲以寄生於熱帶觀賞魚的面板、鰓和腸道等部位較常見。寄生在面板和鰓的粘孢子蟲,其胞囊最後被成熟的大量孢子擠破,使孢子直接散佈在水中,重新侵入別的魚體,開始重複它的生活史。寄生在腸道內的粘孢子蟲,可透過各器官的排洩管和分泌管輸出。粘孢子蟲絕大部分種類,因存在的數量不多,對魚的危害不大,只有少數種類引起嚴重的流行病,影響魚的生長、發育。患有此病的魚,由於體內機理失調,食慾不振,體質日益消瘦,魚體面板或鰓部組織受到破壞,被細菌感染而腐爛,導致鰓組織呼吸機能受到阻礙,病魚最終死亡。外表病徵不太嚴重的病魚,往往作波浪式旋轉活動,表現出極度疲乏無力的樣子。嚴重的病魚,在水中離群獨自急遊打轉,經常跳出水面,又鑽入水中,如此反覆多次,終至死亡,此病稱之為瘋狂病。粘孢子蟲病在國內外流行,雖然相當普遍和嚴重,但至今仍未有比較有效的控制方法。防治方法多采用生石灰和石灰氮作器具消毒。對病魚採用百萬分之十(10ppm)的高錳酸鉀或2%食鹽水,或8%硫酸銅溶液浸洗15~20分鐘,也可用1%敵百蟲浸洗3~9分鐘,對殺死魚體上的粘孢子蟲有一定療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星生命有可能以是以宇宙塵埃顆粒形式存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