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3年7月,按照蒙哥馬利的西西里島作戰計劃,美軍在側翼掩護他進攻墨西拿,對於這樣的任務分配,美軍上下十分不忿。尤其是巴頓,雖然因擔心大吵大鬧會取消參戰資格,嘴上不說,但暗地裡早就想找機會與蒙哥馬利較量一番了。

    但很快,蒙哥馬利搶佔美軍通道,以及盟軍副總司令亞歷山大的明顯偏袒,讓巴頓徹底失去了機會。美軍官兵倍感侮辱,正如布萊德雷說的那樣:“在西西里島,只有蒙哥馬利才被允許去進攻墨西拿”。墨西拿,對蒙哥馬利真有這麼重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墨西拿是連線西西里島與義大利的戰略要地,是取得西西里島戰役勝利的標誌,搶佔它就等於踹開了義大利的大門。對蒙哥馬利來說,將再次證明他高人一籌的軍事才能,是繼阿拉曼戰役之後的又一次人生輝煌。

    其次,同樣好大喜功的蒙哥馬利,決不允許讓巴頓這樣的人搶了自己的風頭。這其中,不但有個人的面子問題,而且還關乎國家的利益,以及英軍的榮譽。一旦,巴頓攻佔了墨西拿,英華人自開戰以來所有的優越感和主導權,將蕩然無存。

    更重要的一點,蒙哥馬利眼光看得很遠,他希望實現再度輝煌後,可以順理成章地摘取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指揮權。所以,當全世界目光都盯在墨西拿的時候,無論是誰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他採取的手段確實不算光明,甚至是齷齪。

    他為了加快英軍的推進速度,先於美軍攻佔墨西拿,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奪佔了本該屬於美軍的前進公路。無獨有偶,亞歷山大按照蒙哥馬利更改的計劃,要求美軍讓路。這個訊息猶如一枚重磅炸彈,在巴頓的第7集團軍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不僅意味著布萊德雷的第2軍,眼看只有一公里就能上公路了,不得不重返出發地;而且實際上已經忽略了美軍的作戰行動,完全失去了奪取墨西拿的機會,並伴隨著對美軍作戰能力的輕視和懷疑。這對美軍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

    意外的是,性情剛烈的巴頓再次默默接受,這是為什麼?

    蒙哥馬利在西西里島戰役初期表現出來的驕橫,讓美軍上下十分看不慣,甚至出現了兩軍士兵相互謾罵、鬥毆的現象。按照亞歷山大的命令,美軍不僅給英軍讓路,甚至向巴勒莫推進的機會都沒有,只能給英軍提供側翼保護和後方安全。

    對巴頓來說,參加戰鬥是他與生俱來的使命,尤其是大仗、硬仗更能體現出軍人的榮譽,縱觀西西里島戰役,符合條件的當屬攻佔墨西拿。更何況,他早受夠了英軍官兵對美軍戰鬥力置疑的眼光。但他選擇“沉默”,也是看好了幾步棋。

    一是,透過與德軍裝甲師的較量,雖然在海軍艦炮的支援下,打退了對手的反攻,但德軍強悍的戰鬥力還是讓他記憶深刻。憑他對蒙哥馬利的瞭解,謹慎有加的英軍,一定會在德軍的頑強阻擊、反攻下停滯不前,到那時,留給自己的機會更多。

    二是,巴頓作為軍人選擇默默接受,既服從命令,給了英華人面子,又與其胡攪蠻纏、自私自利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一旦英軍受阻,蒙哥馬利的擅自更改計劃,以及亞歷山大的偏袒決定,將成為軍界的笑柄。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更關鍵的是,凡事都要講道理,“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巴頓再次選擇沉默,不代表軟弱可欺,而是當再次有機會來臨時,他提出的行動要求,亞歷山大一定不好意思再次拒絕。即便是拒絕,他依然可以我行我素的進行,沒有人會怪他。

    事情的發展,正如巴頓所預料的那樣。稍稍緩過勁的凱塞林,調派了3個德軍裝甲師和一些意軍,硬是將英軍第8集團軍的6個師,攔阻在卡塔尼亞一線。蒙哥馬利對此一籌莫展,乾脆停下來等待援軍,他希望搶先攻佔墨西拿的計劃破產了。

    而當巴頓提出攻佔巴勒莫扭轉僵局時,亞歷山大十分利索的同意了。至此,巴頓所希望的事情都實現了。更讓人感到高興的是,上下“憋著一口氣”的美軍,4天奔襲300公里,僅以傷亡300人的代價,給對手造成5萬人的損失,並攻佔巴勒莫。

    當巴頓隨美軍第2裝甲師進入巴勒莫時,這座歷史名城歡騰起來,鮮花和掌聲讓虛榮的巴頓十分受用。他不僅以勝利者的姿態告知天下,美軍將主導盟軍的一切;而且憑藉實力將蒙哥馬利和英軍的水平打回原形,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笑談。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鐵上吃泡麵犯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