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機越來越便宜,而電腦價格居高不下?
電腦靠的是硬體來賺取利潤的,而硬體的價格波動,可以說是每分鐘都在變化,就像股票、期貨一樣,受國際資源環境、電腦硬體企業等影響,特別是半導體的生產商,而最近2年,一直在上升,而電腦的作業系統都是獨立的,不跟隨電腦生產商一起出廠,而電腦的生產商,不能像安卓手機一樣,自己進行修改,只能透過系統的開發者定製,現在民用的系統就“微軟的windows與蘋果的MacOs”而且現在電腦,除了“筆記本”桌上型電腦,基本都是使用者到電腦商城自選硬體,進行組裝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相容機”因此,電腦的價格是以硬體來制定銷售價格的!
手機,除了蘋果,硬體與軟體都能賺取利潤,安卓的系統開源,廠家可以自行修改,因此可以做到手機和硬體完全免費,因為手機廠家擁有自主權,完全可以說是安卓系統的開發者,在軟體上,可以與其他的軟體開發者合作,還可以植入廣告,總而言之,手機可以透過軟體獲取流量,賺取利潤,只要這個手機品牌的使用者越多,利潤就越高,完全不需要靠硬體來賺取利潤!
我不知道我回答的我個人的理解與觀點,你能不能看的懂,看的明白,因為我知道大概的區別就是這樣的,但無法用文字表達清楚,總而言之,電腦因為硬體獲取利潤,因此以硬體確定售價,與硬體供應商有很大的關係!手機是透過軟體來獲取利潤,硬體不是手機主要利潤來源,因此手機的價格可以做到很便宜,靠使用者數量來確定賺取的利潤!
其實最近兩年,同種配置的中高階智慧手機的價格是在上漲的,只是漲幅被手機商家們有效的控制在了一定的範圍。
而電腦的價格居高不下,一個原因是記憶體芯片價格的上漲,另一個原因是“後PC”時代,市面上不斷出新的電腦配置越來越高,而電腦廠商近幾年發展已經夠低迷,沒辦法大幅度控制價格上漲。
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和電腦市場都類似於完全競爭市場,但是智慧手機市場更接近於一個的完全競爭市場。
但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包括記憶體晶片和AMOLED顯示屏在內的主要智慧手機元器件價格都在上漲,到2017年仍然在上漲,使得智慧手機廠商利潤率面臨下行的壓力。有關資料顯示,2017年手機記憶體晶片平均售價比同期上漲了約10%。
但是各家廠商的手機價格漲幅又不能太高,很多中國產品牌手機打的就是價格仗,高了幾百元錢,就很可能流失到很多使用者。因此,一些製造商例如小米,已經將其重點轉向發展品牌配件和聯網裝置產品。很多手機配件,例如手機螢幕,其利潤高達100%,而一些小的零碎的易耗品能夠達到200%甚至300%。
因此,智慧手機市場龐大的消費群體,和類似完全競爭市場的性質,使得智慧手機很難隨意提升其價格。而手機配件形成的產業鏈,能夠補充成本上升引起的損失。
對於電腦來說,本身電腦的CPU和晶片就比智慧手機的在工藝和運算能力上高出許多,例如,手機CPU主流28nm,電腦主流22nm,因此其價格本身就比智慧手機上的晶片要貴許多。
同時,電腦更新換代的速度比智慧手機要慢,而消費者更新換代電腦的速度更慢。比如,電腦的新作業系統具有超強相容性,即使是5年前的IntelSandy Bridge處理器,如今也能流暢執行windows10系統,由此以來,使用者沒有更新換代的動力。兩個因素互相推動,使得電腦廠家對硬體和軟體的技術研發熱情度變淡。
電腦廠家們開始提高自己中高階電腦的研發和生產,以其能夠獲得遊戲玩家、和搞技術和研發,對電腦配置要求較高的這部分使用者的青睞。
因此,市面上,除了一些被淘汰下來的舊版本的電腦價格便宜,新出的中高階主流配置電腦都是價格不便宜,而且即使換代降幅也很小。
從1982年開始,到2002年,20年的時間,全球PC銷量實現10億銷售量。2007年,20億臺銷售量,2010年20億銷售量之後,PC時代就過去了。移動端代替了PC端。電腦廠商們經歷了黃金時代,到冷淡期,也在苦苦掙扎,尋找突破口。
為什麼手機越來越便宜,而電腦價格居高不下?
電腦靠的是硬體來賺取利潤的,而硬體的價格波動,可以說是每分鐘都在變化,就像股票、期貨一樣,受國際資源環境、電腦硬體企業等影響,特別是半導體的生產商,而最近2年,一直在上升,而電腦的作業系統都是獨立的,不跟隨電腦生產商一起出廠,而電腦的生產商,不能像安卓手機一樣,自己進行修改,只能透過系統的開發者定製,現在民用的系統就“微軟的windows與蘋果的MacOs”而且現在電腦,除了“筆記本”桌上型電腦,基本都是使用者到電腦商城自選硬體,進行組裝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相容機”因此,電腦的價格是以硬體來制定銷售價格的!
手機,除了蘋果,硬體與軟體都能賺取利潤,安卓的系統開源,廠家可以自行修改,因此可以做到手機和硬體完全免費,因為手機廠家擁有自主權,完全可以說是安卓系統的開發者,在軟體上,可以與其他的軟體開發者合作,還可以植入廣告,總而言之,手機可以透過軟體獲取流量,賺取利潤,只要這個手機品牌的使用者越多,利潤就越高,完全不需要靠硬體來賺取利潤!
我不知道我回答的我個人的理解與觀點,你能不能看的懂,看的明白,因為我知道大概的區別就是這樣的,但無法用文字表達清楚,總而言之,電腦因為硬體獲取利潤,因此以硬體確定售價,與硬體供應商有很大的關係!手機是透過軟體來獲取利潤,硬體不是手機主要利潤來源,因此手機的價格可以做到很便宜,靠使用者數量來確定賺取的利潤!
其實最近兩年,同種配置的中高階智慧手機的價格是在上漲的,只是漲幅被手機商家們有效的控制在了一定的範圍。
而電腦的價格居高不下,一個原因是記憶體芯片價格的上漲,另一個原因是“後PC”時代,市面上不斷出新的電腦配置越來越高,而電腦廠商近幾年發展已經夠低迷,沒辦法大幅度控制價格上漲。
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和電腦市場都類似於完全競爭市場,但是智慧手機市場更接近於一個的完全競爭市場。
但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包括記憶體晶片和AMOLED顯示屏在內的主要智慧手機元器件價格都在上漲,到2017年仍然在上漲,使得智慧手機廠商利潤率面臨下行的壓力。有關資料顯示,2017年手機記憶體晶片平均售價比同期上漲了約10%。
但是各家廠商的手機價格漲幅又不能太高,很多中國產品牌手機打的就是價格仗,高了幾百元錢,就很可能流失到很多使用者。因此,一些製造商例如小米,已經將其重點轉向發展品牌配件和聯網裝置產品。很多手機配件,例如手機螢幕,其利潤高達100%,而一些小的零碎的易耗品能夠達到200%甚至300%。
因此,智慧手機市場龐大的消費群體,和類似完全競爭市場的性質,使得智慧手機很難隨意提升其價格。而手機配件形成的產業鏈,能夠補充成本上升引起的損失。
對於電腦來說,本身電腦的CPU和晶片就比智慧手機的在工藝和運算能力上高出許多,例如,手機CPU主流28nm,電腦主流22nm,因此其價格本身就比智慧手機上的晶片要貴許多。
同時,電腦更新換代的速度比智慧手機要慢,而消費者更新換代電腦的速度更慢。比如,電腦的新作業系統具有超強相容性,即使是5年前的IntelSandy Bridge處理器,如今也能流暢執行windows10系統,由此以來,使用者沒有更新換代的動力。兩個因素互相推動,使得電腦廠家對硬體和軟體的技術研發熱情度變淡。
電腦廠家們開始提高自己中高階電腦的研發和生產,以其能夠獲得遊戲玩家、和搞技術和研發,對電腦配置要求較高的這部分使用者的青睞。
因此,市面上,除了一些被淘汰下來的舊版本的電腦價格便宜,新出的中高階主流配置電腦都是價格不便宜,而且即使換代降幅也很小。
從1982年開始,到2002年,20年的時間,全球PC銷量實現10億銷售量。2007年,20億臺銷售量,2010年20億銷售量之後,PC時代就過去了。移動端代替了PC端。電腦廠商們經歷了黃金時代,到冷淡期,也在苦苦掙扎,尋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