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閒不是我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輔之以行,知識才能生動、鮮活。上週去陝西,雖行色匆匆,但所到之處,一個個與史書契合的地名、古蹟呈現眼前,思緒隨之穿越歷史長河,不免撩撥起思古之幽情。

    陝西有半坡遺址、黃帝陵,是華夏人文發祥之地。秦嶺山脈與淮河構成了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古稱關中。東有函谷關,西有蕭關,南有大散關、武關,北有金鎖關、秦關,其間的平原就是秦川。當地人稱之為“八百里秦川”,一個充滿昂揚雄渾之氣的稱謂。

    自西安北上,過黃河壺口,再折向延安,海拔越來越高,腳下就是黃土高原——地球上黃土最厚的地方。出乎意料,沿途四五百公里,看不到成片裸露的黃土,滿眼都是綠色,想象中的蒼涼被掩蓋在連綿不斷的植被下,讓人感覺有些平常和單調。同行的人都昏昏欲睡,我卻沒有絲毫倦意,凝視窗外,望著座座山谷,望著偶爾出現又很快消失視野之外的古道,一連幾個小時沒有說話,腦海中遍佈歷史的雲煙。

    兵馬俑展覽館有介紹考古發掘的環幕電影,戰爭場面以360度環幕呈現,感覺就置身金戈、鐵馬、戰車、軍士之中,一隊隊秦軍揚塵撲面而來,從身邊掠過,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八百里秦川,就是那場景的真實舞臺,拂去2000餘年的積塵,眼前不知名的山間古道,也許能找到秦軍的腳印和東出函谷征伐六國的車轍。一路上,古籍中秦並六國、楚漢之爭的史實和人物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現,彷彿在虛幻與現實之間,進行了一次時光遊歷。

    西安、臨潼附近地勢較低,地面隆起的大片黃土平臺,當地稱之為“原”。樂遊原、白鹿原都有名氣,曾出現在古今文人筆下。北行,公路進入黃河故道,一側是開闊的溝谷,另一側是直立幾丈、十幾丈的崖壁。崖壁上的岩石層次清晰,表面沒有稜角,那是黃河沖刷的痕跡。自黃河壺口瀑布去延安,公路沿黃土高坡盤旋而上,到達山頂後,豁然開朗。巨大的黃土平臺,滿眼的樹木、莊稼中,點綴著房屋、窯洞。從山頂邊緣俯視,道道深溝巨壑,那是黃土高原的博大與雄渾。

    在延安,看了一場安塞腰鼓。舞者都是中年漢子,頭系白毛巾、束腰,隨著鼓點奔騰跳躍,動作和表情誇張,一種很粗獷的感覺。以吼著稱的秦腔我沒有聽到,陝西民歌中肯定有秦腔的影子。男人演唱起來,嗓音激越,唱腔拖的又長又高,聽後餘音迴盪不絕。最近走紅的原生態歌手阿寶,唱的就是陝北民歌,雖然他不是陝西人,他出生在黃河對面的山西。

    幾天中,我總想找出一些地域特色,甚至期望從接觸的陝西人中,找到與秦人的某種聯絡,可惜時間太短,沒有機會。唯一接觸較多的是導遊,地道的陝西小夥子,濃眉、平頭,面板黑黑的,看不出絲毫文人的氣質,但每到一處,介紹秦漢、盛唐歷史,卻如數家珍,古今名詩名句也能隨口而出,根本不用呆板的導遊詞,讓我感到幾分驚異。沒有別的解釋,也許只能歸結於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了。

    目前的西安還有完整的城牆、城門、鐘樓和鼓樓,但高樓林立,已經掩飾不住現代氣息了。作為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我還是希望它保持更多的人文歷史,希望秦漢、盛唐之風不滅,在八百里秦川更長久地延續華夏民族的脈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通將在明年底釋出支援5G的驍龍850處理器,又是跑分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