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獅子撓癢癢

    風口上的豬太多,誰能扶搖直上?春天來了還是嚴冬將至,無人貨架還能走多遠? 作為一種新的零售模式,無人貨架自然受到資本的熱捧,短時間內在各個寫字樓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經歷初期的野蠻生長之後,幾家歡喜幾家愁?如果說幾個月之前是站在風口,那麼現在則是架在火上烤。資本說到底是逐利的而不是做慈善的。 存在即合理,無人貨架從一開始就不缺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而且受眾也是公司白領,可以說得天獨厚。開放式貨架,掃碼支付,更多的流量更多的現金流。這是資本嗅到的腥味兒。 有人說,無人貨架賣的不是商品賣的是體驗,這點沒毛病,之前說過資本不是慈善家,要麼盈利要麼找接盤俠。 先單純從盈利角度分析。無人貨架歸根結底就是把超市開到辦公室,不用付租金這是最大優勢,不用售貨員和收銀員,因為掃碼支付,這也節省了成本。零食和飲品毛利大概在20%,看似不錯。但看不見的是物流成本,鋪設貨架和理貨補貨還是靠人力來完成的。一個城市有一個大的倉庫,所有的貨品從這裡發出,然後按線路或者區域發車,一輛車配兩到三個人員,一家一家寫字樓送貨,這是基本的操作模式。超市是靠量來掙錢的,利潤低就得降成本。無人貨架的成本高就高在配送這個環節上。我們來算一筆帳:一輛車每天的租金是三百塊錢,人員工資一個人得兩百塊錢,一個小組一天的人工在九百元錢。如果一個小組一天負責八十個貨架的補貨,按照毛利20%來算的話,營業額必須要達到4500元才能保住配送成本,每個貨架只需賣出56.25元。乍一看難度不大,再算一個帳:每個貨架上單品量最大的也就是五元區間,要賣出56.25 元也就是必須滿足有十次消費。一個三十人的辦公室,每三個人每天完成一次消費,看似簡單合理。然而問題就出在這簡單合理上。零食只是一種消遣,不能當做正餐。在辦公環境下,也不允許嘴巴不停。當然休息時間以及下班時間可以打包帶走。問題是,商品過於單一,不能最大限度滿足受眾的需求,在初期的新鮮感和促銷手段之後,需求會迴歸理性。省錢,怕長胖都是很好的心理防線。別看這理論上的每天十次消費很容易,實際上大部分貨架每天動銷達不到這個資料。原因很簡單,零食不吃不至於捱餓。商家逐利,消費者圖物美價廉。除非你搞促銷,否則我寧願去超級市場或者小賣部順便買了,因為反正買菜還是要去超市的。這是其一,那麼我們來看其二。由於是開放式貨架,沒有監控,全靠人品,所以貨品丟失也很嚴重,就是說吃了東西不買單。其三,從倉庫到物流車再到貨架這一環節也是人為操作的,比如說今天一車貨值是五千塊錢,那麼到了貨架上就有可能成了四千五,損失了五百,這是監守自盜。永遠不要挑戰人性,人性是沒有底線的。僅僅就這三點足以吃掉那可憐的二十個點的毛利。 初期的三十個億天使投資耗光之後,目前的主要玩家都面臨著後期資金壓力。就算不吃不喝每個月大庫的租金幾十萬還是要付的。應對的辦法簡單粗暴:裁員,撤架。可越是這樣越是掩蓋不了投資者的擔憂。 和滴滴,外賣平臺比沒有成本優勢,和共享單車比沒有現金流優勢。敢問路在何方呢? 路,其實在腳下。存在即合理,有需求自然有市場,市場很大,只要做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一切都會好起來。 1降低成本,減少貨損。降低成本不是光裁員,無人貨架還是離不開人。誰都不願意老員工流失,那樣是給別人培養人才。好的企業能留得住人。無人貨架是濃縮的超市,它的受眾有一定的侷限性,做不到便利店和超市的大而全。大而全反而是毒藥,那意味著更多的成本和貨損。貨找人的最舒服姿勢就是:用最少的SKU最大化的擊中使用者的消費清單。全國不能一刀切,各個城市有各個城市的消費特點。就近採購就近分配,貨品做到精細化戳中消費者G點。一個貨架每天賣出一百元錢不是不可能,關鍵看你賣什麼。 2貨架陳列做到標準化,用更少的時間盤存和補貨。減少人力物力浪費。 3最佳化配送。設定前置倉和微倉。精準資料管理貨品。大庫負責把貨品定期送到前置倉,由負責人安排把貨品就近配送到附近的寫字樓。前置倉既可以作為臨時倉庫還可以作為員工集合點和休息點。改變過去人跟車的低效模式。每個貨架設定微倉,做到大河有水小河滿。微倉保證動銷快的貨品不斷,隨時上架,這樣零星的補貨很快就能完成。 4撤除貨損較大的貨架。做生意講究誠信和互利,在自願和平等的基礎上買賣。設定貨架是互利而不是乞求,毛病是慣出來的。 開源節流,最關鍵的是開源,無人貨架最終的走向還是取決於動銷,一個爆款就能拯救一臺貨架。烈火烹油的炙烤下,誰能一招制敵誰就能活下去,飛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