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情節: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著主人公翠翠和她爺爺老船伕。茶峒城裡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儺送。
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nuó)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提前託媒人提了親。天保告訴儺送一年前他就愛上了翠翠,而儺送告訴天保他兩年前就愛上了翠翠,天保聽了後也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
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
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老大唱的,卻得知:唱歌人是儺送,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老船伕聽說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碼頭的船總順順因為兒子天保的死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船總順順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說起什麼。夜裡下了大雨,夾雜著嚇人的雷聲。
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著儺送的歸來。
2、精彩片段:
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 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裡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量,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3、人物賞析:
以上情節是老人在渡船後與客人的對話。該片段透過細緻入微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如“一一拾起”、“依然塞到”、“認真神氣”等,逼真傳神地刻畫出了老擺渡人,也就是翠翠的爺爺,不貪慕錢財,不斤斤計較,善良熱情,質樸淳厚,樂於助人,熱愛生活,開朗豁達的形象。
一個“必”,也體現了老人的堅定;亦在老人與客人的相互謙讓中,如客人的“心中不安”,“抓”、“擲”等動作和老人樂呵呵的話語,在不知不覺中帶領讀者走進那湘西老百姓無爭無鬥,互幫互助,閒適悠然的生活圖景,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令人稱讚,感動,嚮往不已的淳厚朴實的民情民風。
擴充套件資料: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其父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沈從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從文母親是土家族)血統,現代著名作家(備註:雖然沈從文生活在當代。
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稱之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
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臟病突發,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1、主要情節: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著主人公翠翠和她爺爺老船伕。茶峒城裡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儺送。
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nuó)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提前託媒人提了親。天保告訴儺送一年前他就愛上了翠翠,而儺送告訴天保他兩年前就愛上了翠翠,天保聽了後也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
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
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老大唱的,卻得知:唱歌人是儺送,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老船伕聽說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碼頭的船總順順因為兒子天保的死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船總順順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說起什麼。夜裡下了大雨,夾雜著嚇人的雷聲。
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著儺送的歸來。
2、精彩片段:
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 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裡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量,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
3、人物賞析:
以上情節是老人在渡船後與客人的對話。該片段透過細緻入微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如“一一拾起”、“依然塞到”、“認真神氣”等,逼真傳神地刻畫出了老擺渡人,也就是翠翠的爺爺,不貪慕錢財,不斤斤計較,善良熱情,質樸淳厚,樂於助人,熱愛生活,開朗豁達的形象。
一個“必”,也體現了老人的堅定;亦在老人與客人的相互謙讓中,如客人的“心中不安”,“抓”、“擲”等動作和老人樂呵呵的話語,在不知不覺中帶領讀者走進那湘西老百姓無爭無鬥,互幫互助,閒適悠然的生活圖景,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令人稱讚,感動,嚮往不已的淳厚朴實的民情民風。
擴充套件資料: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其父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沈從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從文母親是土家族)血統,現代著名作家(備註:雖然沈從文生活在當代。
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稱之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
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臟病突發,在其北京寓所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