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們一起聊歷史

    在古代平民百姓看來,貴為皇室公主,金枝玉葉,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風光無限。然而,這不過是她們光鮮生活的表面而已,其實,這些光環的背後藏匿著鮮為人知的慘淡與痛苦。

    清太宗皇太極的小女兒建寧公主,就是一位頗具代表性的可憐人。因其公公吳三桂,一生痛苦不已。

    眾所周知,駐防雲貴的吳三桂作為三藩之首,位高權重,連萬人之上的皇帝也畏懼他三分,坐立難安。

    為了清除吳三桂這塊心病,一統海內,順治十年(1653),順治帝將妹妹建寧公主許配給了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封吳應熊為十四額駙,並生得一子吳世霖。

    本以為利益聯姻可以稍稍牽制吳三桂,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簡單,吳三桂的囂張氣焰不降反漲。

    為了阻止吳三桂叛亂,免得形勢進一步惡化,吳應熊和建寧公主都試圖勸阻吳三桂安分守己,心向朝廷,以免弄得家、國都不安寧,但於事無補,吳三桂最終還是主演了“三藩叛亂”。

    康熙十二年(1673)春,康熙皇帝做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首先於當年十一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的口號,將矛頭指向朝廷。

    吳三桂的軍隊由雲、貴開進湖南,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進犯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藩王或將領響應。

    為了打擊吳三桂的氣焰,康熙於1674年四月十三日下令處死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吳三桂在起兵反叛前,曾派人到京城去秘密接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去昆明。雖然不可能勸說自己的父親放棄起兵反叛的罪惡之念,但吳應熊也絕不會為了苟全性命而犯下叛逆之罪。

    “為叛寇所累”的額駙及其子吳世霖為三藩之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頃刻間建寧公主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家庭。這一年她才33歲,其悲傷和心碎之痛可想而知。

    在此後其獨自支撐的30年中,雖然康熙多次下詔安慰在三藩之亂中受到巨大傷害的姑母,然而,這又怎麼能夠治癒建寧公主心靈的創傷呢?

  • 2 # 浮生若淺

    歷史上確實存在著建寧公主這個人物,但是跟《鹿鼎記》中的人物設定並不太一樣。

    真實的建寧公主並不是康熙帝的妹妹,而是他的姑姑,順治帝的異母妹妹,皇太極的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她的生母是皇太極的庶妃,地位並不高。因為出生比較晚,所以她的婚事是由哥哥順治帝來安排的。順治十年,年僅13歲的建寧公主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在順治帝時期,其實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生活挺不錯的,兩人的身份一直被不斷的晉封,並育有一子。直到康熙帝時期,康熙帝決定撤藩,吳應熊的父親、建寧公主的公公平西王吳三桂起兵造反,而在京城的吳應熊及吳家血脈世子吳石霖無疑成為了人質。就在吳三桂滿心以為康熙帝會看在建寧公主的面上放過吳家父子,不想康熙帝果斷下令,處死了吳應熊和吳石霖,此時已經33歲的建寧公主面對夫子皆亡,家破人亡的局面。

    與小說電視中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一出生便是哥哥籠絡朝臣的棋子,到了中年同樣出於政治需要被迫家破人亡,孤獨的面對下半生。再多的榮華富貴,再高的身份地位,也沒能為建寧公主換來幸福的結局。

  • 3 # 猴格大人

    《鹿鼎記》中的建寧公主在歷史中的原型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即建寧公主。鹿鼎記中的建寧是一個心理變態的施虐狂兼受虐狂,但在真實歷史中,卻是一位溫順賢良的公主。建寧公主(1641-1703),是皇太極第十四女,生母是出身察哈爾蒙古的庶妃奇壘氏,自幼也是一位無憂無慮的小公主。

    這位公主以為自己會像姐姐們一樣,嫁到草原去滿蒙聯姻,但沒想到卻是嫁給一個漢人,她是大清真公主中唯一一個嫁給漢人的皇女。

    當時朝廷為了拉攏安撫吳三桂,就把十四公主嫁給吳應熊,並留下吳應熊為人質。公主以為自己嫁人就是相夫教子,像貫徹滿蒙聯姻那樣,根本不懂得政治上的利益糾葛。

    隨後,為了安撫吳三桂,朝廷不斷的給十四公主夫妻晉封,十四公主先是封和碩建寧長公主,後又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也從三等子加太子太保,又兼太子太傅。

    等吳三桂造反的時候,一切都成了泡影,吳應熊和公主所生的三個兒子,大的和吳應熊一起被殺,兩個小的和公主一起幽禁宮中,直到吳三桂被平定後,才把這倆幼子以及吳應熊的其他庶子全部處死。

    可憐的犧牲品公主守寡三十年才死去,年63歲。

    就是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規劃修建首條州際高鐵,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