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ngchi1209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開創康乾盛世,前後統治中國將近1個半世紀,中國耕地面積,人口數量達到了古代中國的頂峰,不可謂不是明君,康熙皇帝幼年繼位,其後鰲拜專權,少年皇帝能夠兵不血刃地摘除鰲拜這個權臣,可謂少年老成,之後平定三藩,克復臺灣,文治武功盛極一時,但是晚年八王奪取嫡,搞得老皇帝身心疲憊,吏制鬆弛,準格爾的叛亂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接班的雍正也是個狠角色,任用年羹堯評定準格爾,在吏治方面則加緊打擊貪腐,推行火耗歸公,攤定入畝,官紳士一體納糧當差的財稅和經濟政策劃,雍正一朝國庫充盈,民力得到了大大的恢復。

    到了乾隆一朝,家底子不是一般的厚實,好比漢文景之治,留給的武帝厚實家底,乾隆朝文治武功達到了一個頂峰,平準格爾餘部,平大小金川 ,平回部,平安南,平緬甸,綏靖臺灣,降尼泊爾,乾隆所謂十全老人耳,然乾隆朝中後期開始,吏治開始鬆弛,而多次的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中國社會全面保守化,使得中國科學文化發展停滯不前,最終落後於西方世界,為今後的千年之變局埋下了禍根。

    再說說嘉慶,道光,咸豐三帝,可謂都是守成之君,可都是越守越弱,嘉靖一朝,開篇不久,便是白蓮教大起義,這次平定白蓮教,大清元氣大傷,一蹶不振,而天理教對故宮的攻擊,更是譁天下之大白,可見大清武備已經廢弛到何種地步,民心思變到何種程度。

    道光是個勤儉的皇帝,也是個庸碌的皇帝,只能靠抓大臣錯別字來確立威望,此時的大清鴉片問題日益嚴重,道光雖意識到這個問題,用林則徐禁鴉片,卻沒用好,結果英軍一路打倒南京,鎮江一戰清軍居然喪膽,被迫簽訂恥辱的南京條約,而洋人的強大給了落第書生洪秀全以新的希望,於是靠著教會發的幾本晦澀難懂的小冊子,創立了拜上帝教,從此洪天王降臨人間,在廣西金田扯起大旗,建立了太平天國,清軍真的太無能,面對一群烏合之眾卻未能及時撲滅之,及至太平軍進入兩湖,與當地反清會道門結合,於是戰力倍增,居然三年內便佔據金陵,開國立廟。道光在悔恨與自責中死去。

    到了咸豐皇帝,這位上位,全靠個老實守成的性格,道光帝最終放棄鬼子六而選了老實的老四,這使得大清失去了一次轉身的機會,庸碌的咸豐只能被動應付,不僅未能撲滅太平軍,還被英法聯軍抄了老窩,燒了圓明園。英年便早逝了,留下了孤兒寡母,最終成就了慈禧半世紀的統治。

    縱觀前三帝,在執政期間都經歷了巨大考驗,憑著堅韌的毅力挺了過去,開創了局面,後三帝則是隻能疲於應付,嘉慶尚能平定白蓮教,其餘二帝都未能處理好內亂和外患,為何,一是前三帝,開國之餘威尚在,祖宗的艱辛尤在耳邊,所以都是勵精圖治。後三帝長於深宮,多不接世,守成之心已定,更無銳意進取之意。

    二 前三帝都是思想開放之人,康熙熟悉西方天文地理,尤擅長數學,對西方科學文化保持了一顆學習的心態,雍正乾隆兩朝多有洋人任職於朝堂,乾隆更是一個瞭解世界的人,英華人在其執政後期曾經以祝壽為名拜見乾隆,乾隆斷然拒絕了了通商的可能,卻非常瞭解英國在海上的強盜行為,認為英國有覬覦中華的野心,並提出了加強軍備的主張,只可惜後人都忽視了他的警告,且皇帝老邁已無力領導這個帝國了,而後三帝則多不瞭解西方情況,故步自封,面對洋人只能被動應付,而不知有所作為。

    三 前三帝手下人才濟濟,後三帝則人才凋敝,不是無人,而是官員選拔制度已經僵化,能吏很難冒頭,朝堂上多是庸碌之輩。

    若是前三帝與後三帝互換,我以為,以前三帝的能力或可一變,雖不能改天換地,但不至於輸得如此之慘,或許能迎來一二轉機,至少強於後三帝的表現。

    以康熙的英明或可平定太平天國的內亂,畢竟三番之亂中三番都是久經沙場之輩,不似太平天國這幫神棍這麼業餘,雍正或可扭轉崩壞的吏治,發掘有為之士,為大清續命數十年,乾隆則有面對西方列強的勇氣與睿智,或可不至於戰端輕開而沒了下場。

    後三代放在前三帝的位置,大清估計早亡了,三位中的任意一個放到乾隆朝,或許不至於亡國,但也是平庸的一代,放在雍正一朝,只能使得康熙後期的弊政越演越烈,以至於不久便會使得大清病入膏肓,這三位放到康熙朝,無一人能勝任這險惡的局勢,所以康熙大帝不是浪得虛名,真是險惡中拼殺過來的。

    但是歷史的弔詭的是,若不是中華輸到了亡國滅種之際,又怎麼會湧現出那麼多仁人志士,死地求生,最終再鑄中華。

    咸豐皇帝

    道光皇帝

    嘉慶皇帝

    乾隆皇帝

    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桌上型電腦上裝無線網絡卡,選擇USB無線網絡卡好還是桌上型電腦專用的PCI介面無線網絡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