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3743863101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是說天地無私,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當颱風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華的富人家裡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裡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裡,也要刮到阿貓阿狗的家。還要刮到那小小螞蟻的穴裡。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處。很多人聽到這裡就又不明白了。怎麼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為不仁,看待萬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齊物論裡的如下的這麼一段話了。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辯說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潔的人不謙讓,最勇敢的人不輕易挑逗冒犯別人。

      這就是莊子的言說,他的話看上去很不對,仔細想想又很對。他的文章也是這樣,看上去很沒道理,也無結構邏輯可講。其實是最有道理,最講邏輯與結構。

      老子《道德經》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話——一般人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或者故意曲解來作幽默用的。老子“芻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作祭祀用的犧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如現在的冷豬頭、牛、羊等。後來由於社會風氣的演變,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相當於後世在拜拜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丟到垃圾堆裡去了。

      儒家常說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了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人幫助了人,都往往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於是老子說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萬物,他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他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所以真正要成為聖人,就要效法天地的這種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人之所以對萬物差,是因為人的主觀,人的自私的觀念。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道德經·第五章》)

    以上是從網上摘抄的一些觀點,下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是世間萬物皆平等沒有高低貴賤,沒有優劣之分,做為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從出生那天都是光光的不著一縷,死去時也是一捧灰燼罷了。開始和結尾都一樣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

    說的人生的到路,現在的年輕人,男的喜歡張狂的個性,女的喜歡嗲嗲的撒嬌,大家都喜歡這個調調,也喜歡和這樣的人接觸,覺得那樣才是個性,才是潮流。可是他們忘記了一件事,都是一個樣子了,就不是個性了,是共性,如果這時你文靜淡雅,大方得體,那不就成了個性了嗎,個性總是要區別於共性的。再者,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張狂的,嗲嗲的都要長大成人,都要結婚生子,都要為生活而忙碌,都要看領導、老闆的臉色行事,如果那時對著老闆還張狂,對著老闆娘還嗲嗲的說話,估計他們離失業也就不遠了。而你在現在就表現出了成熟的文靜,成熟的大方,是不是比那些“小屁孩”們都要前衛的多嗎,潮流的多嗎。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成功等於一分的天分加九十九分的努力,天地是平等的,他給了人們相同的頭腦,科學研究也顯示,人腦的智力程度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後天的使用罷了,你是要用自己的頭腦努力學習,雖然艱難,進步緩慢但是堅持就是成功。還是要遊戲人間,空有一副好皮囊,腹中全是大便呢。我相信你的選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講求的是人的平等,要獲得人的尊重,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努力了就會有成功的那天,你是要做現在把你當寶貝供著的“芻狗”,而用過後就棄之不理的草狗呢?還是現在也許默默無聞,而未來人們天天景仰,朝拜的天地呢,我相信你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豐一小車突然起火,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