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琳妞我的最愛

    換個方式學道德與法治課

    一、一節學生喜聞樂見的道德與法制課:

    師:孩子們,你們是否喜歡聽故事?

    生:(高聲喊):喜歡。

    師:故事的名字叫《孩子病了 》

    張爺爺家的小孫子偉偉發高燒了,孩子的爸爸和媽媽都上班了,家中只有爺爺和奶奶老兩口,眼看著孫子大禕的小臉燒得通紅,老兩口急得在屋裡直轉磨,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啊。說來也巧,鄰居李叔叔剛好來張爺爺家串門,看到偉偉在發高燒,急忙和她愛人開車把正在發燒的偉偉和爺爺奶奶送到醫院。經醫生確診孩子得的是氣管炎,需要輸液,李叔叔幫助老人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好後,看看天色已晚,心想大家都折騰大半天了,老人也累了餓了,便讓愛人留在醫院陪著張爺爺張奶奶,自己坐公交車回到家中包餃子。

    等到張爺爺一行從醫院回來後,李叔叔急忙把熱騰騰的餃子端到老人家面前。老人非常感激的說:“你忙了半天,還給我們做飯,真讓我們心裡過意不去啊。”李叔叔笑著說:“遠親不如近鄰嘛,咱們都是一家人!”

    師:我的故事講完了,你的腦海中也一定出現了許多自家與鄰居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故事。你也講給大家聽聽那個好麼?

    生:老師,我講,我講!我講一個與鄰居小夥伴發生的有趣的事。

    生:我講一個媽媽不在家,我在鄰居家吃飯、過夜的故事!

    生:我講一個鄰居大哥哥幫我複習功課的事!

    。。。。。。。

    師:大家的故事可真多,看來你們和鄰居的關係都搞得不錯!

    師:其實生活中的鄰里關係並不像大家說的都搞得那麼好,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的鄰里之間,大動干戈的流血事件。也有不少。

    師:是呀,鄰里之間只有和睦相處,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真是:鄰里結的好,猶如得大寶啊!

    這節道德與法制課與我們以往的課有啥不同?它會帶給我們怎樣有益的啟示?

    二、評析:

    聽故事,其實正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一聽有故事可聽,孩子們立即豎直了小耳朵。隨著老師抑揚頓挫的精彩故事,小傢伙們馬上陶醉在了故事情境之中。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還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自家與鄰居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情景,也一個個的娓娓道來。有的孩子甚至回憶起了與鄰居小夥伴之間發生的有趣的,難忘的事。其中不乏妙語連珠,風趣幽默。又不失童真童趣。不時贏得一陣陣歡笑聲以及掌聲。

    老師並沒有就此滿足。而是又引入了一個,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的鄰里之間,大動干戈的流血事件的小故事。這樣的一個反面案例,孩子們在欣賞故事之餘,也啟迪了孩子的智慧。並一致認為鄰里之間確實應該和睦相處。不知不覺中孩子們不但明白了今天要新授的課題。更懂得了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的道理。輕鬆愉快中慢慢接受了新知,達到了教學目的。

    整節課,老師激情滿懷,熱情洋溢。師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知識帶來的樂趣!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

    這個案例,讓我們明白了: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利用講故事這種模式。打破常規的傳統模式,給學生提供一些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的活動,讓他們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資料表明,在現在的初中政治教學中,如果上課類容枯燥、呆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學生,有消極怠工的行為傾向。其主要表現在: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難情緒較多,學習不積極等。初中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思想日漸成熟的他們,在學習中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因此,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死板的教學形式將會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學習熱情退化。而故事教學則正好是學生所喜歡的形式。從認知規律的角度講,每個人都有獵奇的心理,老師預設的一個懸念都有可能激發學生的關注和求知慾望。故事的邏輯特點無形中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吸引,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課堂。在教學的設計中,老師可以透過一個主線來將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成故事發展的情節,也可以利用故事來輔助教學,相信教學效果會非常明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慕容復對戰段延慶,你認為誰更厲害,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