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ndy

    歷史確實是這樣記載的。在江西南安的一艘船上,王陽明對他的弟子周積說:我要走了。弟子聽到這句話淚如雨下,就問:先生,你有何遺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說完這句遺言,乘鶴西去。

    王陽明的一生,跌宕起伏。不管是少年得志高中進士,還是得罪宦官被流放追殺,抑或晚年受到重用,平定叛亂,被冊封新建伯。一路人生軌跡中,一條主線從未改變。那就是:超凡入聖。

    在滾滾紅塵中,王陽明不愛錢不好色不逐名不追利。真如那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王陽明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追求。也成為500年來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因此在他的哲學體系中,人人都有一顆光明的心,只是被塵俗矇蔽。而王陽明自己找到了本心,看到了大光明。所以在去世之前,他毫無遺憾。亦復何言。任何語言都不能表達他的境界了。

  • 2 # 國學思維

    ……王陽明的《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實際上是他對他創立的以實踐為前提的《心學》感到無尚欣慰而自然流出的語錄。

    ……大家知道他的以實踐為前提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心學》解決了千百年來程朱理學對抽象與事實這個矛盾不統一的困難。從而讓中國的哲學思想大大前進了一步。

    ……他對這個"知行合一"的實踐論的重大價值和無限威力感到無限欣慰,於是在彌留之際放心對弟子們說了上面二句經典咒語。

    ……實際上,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真實意涵也許還不是某些人所知道的。因為自趙宋王朝以來,占上峰的程朱理學就一直從純粹概念方面來玩思辨,由於過分迷戀抽象的存在之理,從而忽視了從事世俗活動的必要性。

    ……王陽明認為,從前儒家之所以曾經丟失過《道》,就是因為只滿足於認識抽象的《道》。在王陽明看來這種為了認識而去認識只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思辨。

    ……王陽明指出,儒家的目的是人類進步,反對那種主張不用實踐就能從主觀上獲得道德知識的妄想。他堅持強調"良知"在對"意志"作出判斷時所促成的對具體行為的道德規範,從而使認識更依賴於事實。

    ……他由此而得到了解決方法,這是一種平等相容的一元論的方法,是一種包含整個宇宙和強調變革事物以知之的實踐。只要其他人能從事行動,就可以使意志與抽象知識結合起來。

    ……大家猜猜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與馬克思和毛澤東的知行合一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絡呢?

  • 3 # 雄哥14505

    也是唯心主義論調

    你的心好 或光明不是你說了算。是旁觀者的評價。聯絡 他的作為 他當兵部尚書時 屠殺了許多人 包括無辜群眾 受到很多人指責 他睡一覺醒來 覺得自己為了皇上出發點好就又精神抖擻 有了浩然之氣

    這是他典型的心即理理即道的唯心主義思想 世界和是非曲直全由你的心 來衡量。你認為不存在就不存在了 你認為對就對了。那還有什麼是標準? 他最後歸於皇帝 皇上的話就是標準。這唯心觀 是為封建皇權服務了

    坦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去其糟粕後。還有對個修養有方 面如知行合一等等 還是有用的

  • 4 # 吃茶去的平常心

    王陽明去世前的遺言,有兩種說法,一為年譜三中的記述,一為黃綰寫的“陽明先生行狀。”這些,在王陽明全集中均有記錄。

    年譜一、二、三及年譜附錄一、附錄二共計10萬字,記錄王陽明從出生直到去世的各項活動,大多是按重要月份記錄,是由其眾弟子共同完成的。黃綰寫的“陽明先生行狀”,是黃綰寫的王陽明傳記。大約1萬6千字,不是很長。內容有所側重,主要是記錄王陽明在南贛剿匪、平寧王及出征CIVIC、田州平叛等主要活動。

    黃綰何許人也?這裡抄一段百度上的介紹:

    黃綰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篤信和踐行王學。陽明歿後,黃綰上疏表陽明四大功無人能及,王學三大要旨皆本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論。綰還收留陽明先生遺孤正億並撫養成人,且嫁女於正億。可見綰對陽明先生之尊敬和對王學之推崇至極。

    《年譜三》上,王陽明的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陽明先生行狀”寫的遺言:“他無所念,平生學問方才見得數分,未能與吾黨共成之,為可恨耳!”

  • 5 # 所南堂

    簡單理解就是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問心無愧:“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的話);“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韓愈的話)

  • 6 # 情感咖房

    我的心是光明的.坦蕩的.

    我做的事是磊落的.為國為民的.

    表現了王先生為國為民但不求回報的情懷.

  • 7 # 古月湖中

    王守仁(1472――1528),明代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教育家。今浙江餘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他在哲學上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主張"心"是世界的本原。他說:"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者天地萬物皆舉之矣。"他認為,心是無所不包的,整個宇宙萬物在人的心中。"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錯誤地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說成是由"心"派生的,離開了心,世界天地萬物都不存在。他同時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把知和行當做一件事,完全抹煞了行的客觀意義。他主張"存天理,去人慾",把封建道德說成是人心固有的"良知",要求去掉慾望,僅求內心的道德修養,以達到天理。他說:"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此心存守天理,而無人慾之雜。"只要去掉人慾,純是天理,就是聖人。很顯然,這都是純粹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完全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客觀唯物主義,必須批判!

  • 8 # 休閒宇宙

    一個人,參悟透了人生的本質,參悟透了世界的本質,以上德引導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並且真正守住上德之德,將若水心境容在身體中思想中,美妙與快樂的心情轉化成永恆不變的心性,看世間萬物人情百態如在高山看低地。估計陽明先生當時的心境可能如此,我本愚鈍,妄猜一下,或許陽明先生當時的心境還要此次高千百層。

    我不會用儒學詞彙來形容,借用道學語言形容一下,或許唐突,其他讀者間後見諒。

  • 9 # 了空9

    心者任物,

    以物為主!

    把性遷移,

    死不覺悟!

    心靈光明,

    性和情融!

    精神奕奕,

    通達天命!

    靈者覺悟,

    人性和睦!

    情者兒女,

    親者父母!

    親非事物,

    情非贏輸!

    人非名利,

    性非意圖!

    親者性和,

    由天賦德!

    情者融融,

    並非施捨!

    心者任物,

    心眼作蠱!

    性子貪婪,

    記仇報復!

    人心誠信,

    立足根本!

    根是生命,

    本即德真!

    德真是性和,

    心靈光爍爍!

    生命即是道,

    智慧圓陀陀!

  • 10 # 學會說話男人

    坦坦蕩蕩過一生,不必多說也可。高度自信站立人世間,聽從自己內心。

  • 11 # 半坡居士趙武寧

    華人最大的文化就是裝逼,裝逼文化害了太多的人。

    鎮壓人民的劊子手,曾國藩,出了本書叫曾文公家書。教導人們怎樣做人。

    一個叫孔子的人活著的時候周遊列國,沒有一個王候把他當回事。

    到他死後卻因為某些需要比噹噹權者神話。

    變成了生人。

    王明陽肯定是了不起的人,但你覺得他此生唯有光明當成真,那你書生氣太嚴重了。

    別忘了,王明陽還真壓過寧王造反,兵者,詭道也,你還覺得他此生唯有光明嗎?

  • 12 # 成雲社初心

    如果我妥協,那麼我將不存在。

    我謹以赤子之心,飽含真誠即可。

    ——〔成雲社〕~初心

    這段話是我寫的,感覺跟王陽明的意思接近,更好理解一些。

  • 13 # 錦翼

    嘉靖七年十月,王陽明因病回鄉,走到南安的時候,他的弟子周積侍奉在旁。

    王陽明說:“吾去矣!”

    周積說:“您有什麼遺言?”

    王陽明面帶微笑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言罷盍然而逝。

    這句話大概就能代表王陽明對生死的態度吧。

    人生有命。在王陽明看來,一是天命,何時生,何時死,天災人禍,由天不由人。二是使命,在王陽明這樣的儒家大宗師眼裡,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必須承擔使命。這個在於個人的修為和追求了。王陽明這一生命運多舛,得罪劉瑾發配龍場,在這裡他遇見了各種意外死亡,這都是命,只能接受。但是僥倖不死,他就努力提升自我。有機會便完成使命,平判、殺賊、悟道、教書、開宗立派,這一生的使命他都完成了。

    這個時候,他知道他逃過無數次的天命,這次終於來了,這是自己的命數,自己只能接受。

    這個時候,他回顧自己這一生,他覺得自己完成了使命。

    在生命的旅程將要結束的時候,回顧這一路走來,無愧於心,無愧於君,無愧於弟子,無愧於自己的信仰——儒家,他覺得自己內心一片光明,所以沒有什麼要說的。

  • 14 # 冬天的溫暖rxm

    一生為了國家、民族、人民,心底坦坦蕩蕩,沒有絲毫私心雜念,這不正是太陽一般的光明嗎!知行真真正正的合一,就是天地大道在自我內心的透徹,千萬種理論學說集於良知一念,發而中和,沒有一物流於心外,還需要多說什麼。

  • 15 # 巴別塔上的尼采

    他所發明的心學,經他自己百死千活,歷經磨難的體悟,踐行…已經得到了真正的圓滿驗證。此最終的八字遺言是他對心學高度總結概括,也是對世人誠懇的勸誡與鼓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第五人格》遊戲曝光的園丁新面板“採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