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成哥g

    書法的格調

    引起我對書法格調關注的是沈鵬先生。記得好像是大前年,沈鵬先生的家鄉江陰市政府,在北京舉辦了一個書法家晉京書法展覽,先生為之題了“讓我如何不想她”的展名,並參加了開幕式,但展覽似乎影響不太大。展覽結束後,又在江陰文廟舉辦了彙報展,反響似也平平。我就此專門請教先生,先生說了四個字“格調不高”。那時,我就想先生為何把格調看得如此重要?由此開始,我對格調關心起來。

    關於書法格調的研究其實也不少,到網路上搜索,至少有上百篇文章。但是,關於什麼是書法的格調,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格調就是古意,有的提出格調是氣息,有的說格調是書卷氣,有的說格調是雅緻,不一而足。有的文章竟洋洋萬言,但讀了半天卻讓人一頭霧水。何謂格調?怎樣才能提高書法的格調?似乎仍然不清楚。

    格調究竟是什麼? 格調一詞,淵源很久,但用來評價書法,應該是現代的事情。格調,原指詩詞的格律聲調,後來延伸到對文學作品和書畫以致人的品評,泛指作品或者人的風度、儀態、品格、風範。

    那麼,談書法的格調,主要看什麼呢?我覺得,首先看書法點畫的形質。實際上是看一點一畫功夫是否到位,一撇一捺是否具有較高的質量,這是基本功的體現。其次是筆意。點畫中是否包含書法家對書法的認識,字型中是否透出書法家的思想感情。古代流傳下來的法帖,絕大部分是書法家的信函,三大行書也不是專門創作的作品,而是草稿,這充分說明了書法家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重要。再就是看神采。古人論書法,以神采為上。神采並不是華麗,也不是漂亮,而是氣質。比如一個人,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戴上了昂貴的首飾,但不一定有高貴的氣質。神采就是透過書法的形質,表現出來的書法的風度,書法家的氣質和修養。

    因此,格調其實就是書法家人品書品的綜合體現。書法要講格調,書法家要重視格調。提高書法的格調需要書法家長時間多方面的努力養成。希望有更多的書法家重視這個問題,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提升書法的格調。

  • 2 # 吳自強書畫藝術

    論書法,五大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各有千秋。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觀覽歷代書法名帖可體味:"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

    格調是書法作品的屬性,人品同樣是人的屬性。格調有高低,人品有優劣。

    何謂″格調"?

    格,木長貌。——東漢·許慎《說文》。

    調,和也。——東漢·許慎《說文》

    格調,原意指詩歌的格律聲調。後泛指作品的藝術風格。格調是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藝術家藝術造詣、文學修養、審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總彙體現。譬如李白的詩風流誇張浪漫,杜甫的則是憂鬱深沉現實。辛棄疾的詩詞豪放灑脫、李清照的詩詞則婉約簡美……

    論畫五代花鳥畫就有兩種不同的代表格調,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論黃、徐體異”時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山水畫方面,明代董其昌在《畫旨》一書中還提出:南北宗論是指中國畫史上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兩大不同的風格體系。

    故此,好的書法與國畫藝術品,因人的修為不同、性格閱歷不同,造詣和而不同。凡雅俗共賞有品味有格調的書畫作品,必有它的傳承價值與道理的!

  • 3 # 牛嵴柴夫

    中國古代書法理論是極其豐富的。古人主要從七個方面入手對書法作品的格調進行評價。具體來說就是:骨氣論、神彩論、自然天趣論、寄情論、人格象徵論、學養論和通變論。

    書以筋骨為先,氣味第一,骨氣相和,思與神會;

    神彩為上,以形傳神,舎形得神,化古為我,書入我神;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熟後求生、拙者勝巧,

    能移人情,乃為書之至極,性情達於形質,形質本於性情,出入古法、陶性寫情;

    點畫技法中的人格趣向,風格中的人格象徵意義,書品與人品的記憶體關聯;

    學之於造化、異類而求之,讀書萬卷始通神;

    博通諸體,方知變化;貫通古今,方能變新;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著名的論著有:漢蔡邕的《九勢》,晉衛夫人的《筆陣圖》,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唐李世民《論書》,孫過庭《書譜》,張懷瓘《文字論》、《書斷》、《書議》,宋蔡襄《論書》,蘇東坡《評書》《論書》,黃庭堅《論書》,米芾《書史》、明項穆《書法雅言》,董其昌《容臺別集》,清傅山《字訓》,劉熙載《藝概》,朱和羹《臨池心解》,包世臣《藝舟雙輯》,康有為《廣藝舟雙輯》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籟和凱美瑞哪個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