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宙最好老師
-
2 # 愚翁良知
現在青少年的承壓能力確實令人擔心,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人的承壓能力,有先天和後天因素兩個方面。現在人們迴避談論先天因素。認為先天因素不能改變,只能後天補足,所以不再重視。有人怕別人說是宿命論扣上保守和迷信的帽子。否定先天因素,既不符合人們的生活經驗,也違背了唯物論和天道的哲學思想。承認先天因素,可以有目地的進行後天培養,還可以因材施教避免壓力過大,造成嚴重的後果。人不是想培養成什麼樣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是受先天因素限制的。
原生家庭的環境和教育,對孩子承壓能力有重大影響,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性格和教育方式,但也不是絕對的,人的成長是受錯綜複雜因素影響的。
上層的大富大貴和貧困落魄的家庭的孩子容易有較好的抗壓能力。底層是被逼出來的民不畏死,何必以死懼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上層的孩子是因為耳聞目染,見視寬,即便破落這種影響都存在。中等家庭是社會的穩定因素,容易自保,如不注意培養和教育,孩子反而抗壓能力更弱。
孩子的抗壓能力,說教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親歷親為,以養成教育為主。儘可能多經受艱難險阻的鍛鍊。體育,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是必要的。
健康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不健康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當然是不利的,但影響,可能是順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產生極端的可能性大。比如父母老吵架,孩子可能畏婚,也可能接著炒,更可能是結婚後從不吵架。
社會環境和輿論對孩子的承壓能力影響也很大,在戰爭環境長大的孩子,很少有膽小和抗壓能力差的。長期的和平環境反而容易膽小怕事。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缺一不少,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社會整體的教育方式,具有全域性性的影響,現今小霸王和巨嬰增加和大環境有關,哪個老師和學校敢嚴格管理,敢組織一些帶有危險性的話動,承擔不起責任。
人們都盼著成龍,其實不成蟲就應該滿意了。安居樂業,是大多數人的渴望和歸宿。
-
3 # 春暖花開003
題主的問題,問兩個方面,一個是家庭條件,一個是教育方式,對標孩子的承受力。
家庭條件,我們可以認為是物質方面的條件,因為後面那個教育方式,我們可以認為是精神方面的。
物質方面比較優厚的家庭,孩子的承受能力當然好一些。不過窮光蛋也有窮光蛋的好處。因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窮光蛋家庭長大的娃,往往膽子大一些。因為也沒什麼好輸的了,可以義無反顧的拼。
教育方式體現在承受力那裡,很多時候表現在預判。有學識的家長,跟沒學識的家長比,會更快找到問題,更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未雨綢繆,在危機還沒發生,就能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孩子既能受到鍛鍊,又能儘量減少收到的傷害,承受力自然會比其他孩子更好。
這跟運動員成長一樣的,有一個好的師傅,有一個好的團隊,提高技術的同時,能減少受傷機會。這樣比那些靠自己瞎練的,可以更快出成績。
回覆列表
這是一定的呀!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承受力的兩極分化:現在的社會,孩子的承受力,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一方面是來自於底層的貧困家庭,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他的承受力可能要更好一些,因為他從小見識到了父母的艱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他看到父母為生活奔波勞碌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分擔父母壓力的想法,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這種孩子比較懂事兒,為什麼董事長就是因為原生家庭過於貧困。
還有一種孩子是比較懂事的,是因為他來自較為富裕的家庭,或者是上層社會的家庭,他在家庭當中接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水平相對比較高,這也導致了孩子會在同齡人當中表現的更具有承受力,他們對於外在的物質對於生活中遭遇的問題困難,挫折,看的比其他同學要全面客觀。
中等家庭最容易出現問題:除了我們說的相對貧困的家庭和相對富裕的上層家庭以外,孩子的承受力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來自於中間的這些家庭這些家庭條件尚可,同時父母的教育水平相對不是很高,而且他們整天忙於工作,為生計奔波忙碌,或者是忙應酬,有一些不好的教育習慣,這都會導致孩子在生活當中缺乏陪伴,從而承受能力或者適應能力不如其他的孩子。
其實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正是因為來自中層的家庭,或者是工薪家庭,他們的父母沒有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或者是正確的面對生活中問題的態度,而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面對困難的時候,承受力不足,容易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