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之軼事

    喜歡在心裡和自己對話,不喜歡和別人對話說明你想一個人安靜獨處,這是好事,可以關注內在生命的思考。

    人生活在喧囂的世界裡,莫名的產生焦慮,時間久了就會厭煩,想遠離人群。

    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欣然還鄉,寫出《歸去來兮辭》就是最好的佐證。

    鄭板橋摘掉官帽,回家以賣畫為生。

    這兩位都是討厭官場應酬,不願跟討厭的上司和同僚說話共事,為了保持本真而回歸家園,即便受苦受窮,也在所不惜。

    這不是你一個人如此,這世界有太多與你這種心態一樣的人,大概是近期講話的都是話不投機的人,致使你跟身邊的人無話可說了。

    也說明你有點抑鬱寡歡,有點愁悶失落,又找不到能傾訴的知己物件,或者不想用自己的煩心事去煩擾親朋好友。

    我常想盧梭寫的《一個孤獨者的漫步》不就是自己在散步時,在心裡跟自己講話嗎?

    許多的作家深夜在孤燈下冥思苦想不也是在心裡自己對自己講話嗎,講的好寫到紙上,組合成文章,跟自己對話是反省,是對自我或對他人和世事的解剖,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的總結,這種自我對話能產生思想的結晶,對他人有啟發教育的意義。

    從而我認為,作家的作品都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的結果。沒準你自個對話久了,思想中產生精粹的想法,會有一個提升轉變。

    凡事物極必反,一個人安靜獨處久了,便想在熱鬧處走走,找人聊聊,把你近期思考對話的東西跟他人交流溝通一下。

    獨處不能太久,久了容易自我封閉,失去跟外界世界的交流,漸漸人會走向狹隘,我常想個體和群體就是在獨處和交往的輪迴中更替轉換,這個過程能產生碰撞,能有新陳代謝。

    但我以為,這種自我對話,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結,不是俗務人情的計較。

    首先我們想想自己的角色,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會在獨處的心靈對話想的很清楚。

    我們在很多經典作品裡看到典型人物的獨白,這獨白不就是一個角色的心靈表白嗎?

    君子的獨白裡是清風明月,獨裁專制人的獨白裡充滿了剛愎自負,不可一世的驕橫;嫉賢妒能的小人的獨白裡有策劃陰謀詭計;吝嗇鬼裡的獨白裡充滿了防備和算計;平民百姓的自言自語裡有為他的渺小願望的祈禱;一個小學生的自白裡有從繁重作業裡解脫出來的自由意識。

    在複雜的現實裡,我們的心容易被感染戾氣和怨氣,作為俗人往往難以解脫,順應感覺,不想跟他人講話可以避開不講,跟自己的心多談談,是對心靈做一次大掃除,調整歇息,淨化一下思想,也何嘗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中你們都走過多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