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贏了夷陵之戰,劉備應該會被曹丕打。
個人解讀曹丕對吳蜀相爭的態度,恐怕是等他們分勝負,然後誰贏了就打誰。個人猜測曹丕的基本思路如下:
1,魏國的勢力強過吳國和蜀國中任何一方,所以只要單挑,就一定能贏。麻煩的是以一敵二。
2,如果自己出兵,吳蜀必然立刻和談,然後團結起來對抗魏國。
3,不如讓吳蜀分個勝負,然後魏國攻打勝利的一方。因為失敗的一方剛剛戰敗,主觀上不想出兵;客觀上實力受損,無力出兵。這樣就可以創造魏國和吳蜀中的一方單挑的機會。
而事實上,曹丕的真的這麼做了。
222年閏六月,夷陵之戰打完。
222年十月,曹丕就徵吳了。
完全不給孫吳喘息的機會。要不是陸遜提前回兵,恐怕吳國連抵禦的兵力都沒有。
但結果是,曹丕最終打不過長江,然後就撤軍了。
說白了,曹丕誤判了長江,打不人家之後才發現,原來曹魏單挑其實也滅不了東吳。
那麼,如果這套思路正確。如果了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取勝,最多是奪回了部分荊州之後就要直面曹丕的魏軍了。其結果很可能還是曹丕發現自己其實單挑也奈何不了劉備,然後撤軍。
三國還是那個三國,繼續鼎立。
孫十萬還是會去合肥送的。
如果劉備贏了夷陵之戰,劉備應該會被曹丕打。
個人解讀曹丕對吳蜀相爭的態度,恐怕是等他們分勝負,然後誰贏了就打誰。個人猜測曹丕的基本思路如下:
1,魏國的勢力強過吳國和蜀國中任何一方,所以只要單挑,就一定能贏。麻煩的是以一敵二。
2,如果自己出兵,吳蜀必然立刻和談,然後團結起來對抗魏國。
3,不如讓吳蜀分個勝負,然後魏國攻打勝利的一方。因為失敗的一方剛剛戰敗,主觀上不想出兵;客觀上實力受損,無力出兵。這樣就可以創造魏國和吳蜀中的一方單挑的機會。
而事實上,曹丕的真的這麼做了。
222年閏六月,夷陵之戰打完。
222年十月,曹丕就徵吳了。
完全不給孫吳喘息的機會。要不是陸遜提前回兵,恐怕吳國連抵禦的兵力都沒有。
但結果是,曹丕最終打不過長江,然後就撤軍了。
說白了,曹丕誤判了長江,打不人家之後才發現,原來曹魏單挑其實也滅不了東吳。
那麼,如果這套思路正確。如果了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取勝,最多是奪回了部分荊州之後就要直面曹丕的魏軍了。其結果很可能還是曹丕發現自己其實單挑也奈何不了劉備,然後撤軍。
三國還是那個三國,繼續鼎立。
孫十萬還是會去合肥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