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首先,可以先預警一下,楊永聰的這張《Lost & Found》,並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好聽”的專輯。這裡的好聽,指的是旋律讓人中毒、聽完還會洗腦,尤其是旋律線能夠流暢到流油的那種好聽。

    所以楊永聰的《Lost & Found》是一張很“難聽”的專輯嘍?當然不是,只是有時候所謂好聽與難聽,往往會因為工業化的主導,會給很多人一種誤導。當我們習慣了工業化優秀流行歌曲的標準之後,有時候就認為那種第一句就高潮,或者有著傳播性極強副歌的歌曲,才叫好聽的歌曲,所以也才會忽略了,其實在這個體系之外,還有我們遺忘的一種好聽……

    比如慢熱的好聽、內秀的好聽、內斂的好聽,以及像楊永聰這樣的好聽。

    其實,慢熱、內秀和內斂等等,恰恰就是楊永聰音樂的最大特點,有了這種提醒,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那麼《Lost & Found》這張專輯,一定會讓你Found那種簡單又純粹的好聽。

    《Lost & Found》也是一張可以重新Found楊永聰的專輯。雖然,作為《中國夢之聲》曾經的“最佳人氣歌手”,並且在四年前就已經發行過個人專輯的楊永聰,並不是一個樂壇新人或無名之輩。但或許正是因為中英混血的他,有著太高的顏值,有著作為偶像歌手幾近完美的外型條件,也讓楊永聰恰恰被這樣的外在給“耽誤”,讓很多人忽略了他在音樂上的才華,甚至於他早已經自成一格、可以稱為音樂體系的風格。

    用一個詞來形容楊永聰的音樂,那就是英倫。這個英倫,並不是指英式搖滾那種風格、那種外在的範兒,而是英倫音樂裡最深邃的氣質。這種氣質包括著低調、內斂、悶騷、憂鬱等等外在的特徵,也可從Tom Odell、Ben Howard、James Bay等歌手的名字中,找到共通的認知點。

    無論音樂形態是狂野還是憂傷,楊永聰在《Lost & Found》這張專輯裡,所表現出來的情感,都有一種濃到化不開的深邃感。淡淡的頹靡感,卻又飽含著一個人最真實的人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人性,讓《Lost & Found》整張專輯,都沒有一種職業歌手感,而就是一個有著音樂才華的人,退到內心世界後,去技術化的真誠表達。

    如果以音樂感官來形容楊永聰音樂給人的感覺,完全可以用專輯中的一首歌名來呈現,那就是《溫柔地,暴烈地》。從箱琴到失真吉他,從溫柔到暴烈,楊永聰的聲線,並不像字面那樣,形成一種簡單從主歌到副歌的遞進變化。而是以一種細微的情緒變化,並用逐漸增強聲線顆粒感的方式,讓複雜的情緒特徵,演繹得極為立體且真實。

    《狼》這樣的作品同樣如此,雖然歌名無比兇猛,但楊永聰在這首歌曲裡所呈現的,卻是一種充滿野性的溫情,看似滄桑、頹廢的聲線背後,卻是那份對愛的執著與堅定,也在這個情歌已經快成套路的時代,帶來堅硬又真實的發聲。

    因為中英混血的原因,楊永聰不僅有著獨特的外型魅力,同樣有著一般華語歌手,所不具備的真正英倫歌手聲線特質。那種沙啞聲線裡的層次,不僅總是能為作品添上畫面感,即使從聽覺層面上,也往往能夠給人一種開口醉的體驗。

    但千萬不要僅僅只是被楊永聰的聲音迷惑,其實《Lost & Found》這張專輯,還是一張音樂形態極其豐富的專輯。雖然,專輯裡的單曲,並不是那種一首歌一種鮮明風格的構成,但在那種統一的暗黑色調裡,卻同樣有著各自迥異的不同音樂走向。

    比如獨立民謠的《滅了的星星》,比如有著淡淡爵士味道的《沒有傘的人》,比如布魯斯搖滾風格的《愛情需要翻譯》,比如《繼續》裡用吉他噪音牆所帶來的車庫搖滾氛圍,還比如民謠與靈魂唱腔結合的《像個老朋友》,再比如《生活草稿》裡那種七十年代老搖滾的Riff走向等等,都讓這張專輯在音樂性上,有著非常豐滿的骨架。

    除此之外,《Lost & Found》這張專輯,還收錄了十首中文歌曲的英文版,而這些英文版,其實正是十首正式中文作品的原始創作小樣,是記錄楊永聰最初創作靈感的載體。所以,這些作品絕對不僅僅只是“湊數”專用,而是真正能夠呈現楊永聰創作線條的重要證據,甚至可以說保留了作品最初的創作動機。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說十首正式作品代表著品質,那麼相對應的Demo就意味著初心,而前者還代表著音樂透過製作,所可以升級甚至昇華的可能性。

    聽完《Lost & Found》,最重要的不是找到可以用來快消式分享的流行,而是聽到那些真正流過心田的流心歌曲。這是我們Lost很久的,也是可以透過這張專輯Found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臺山旅遊要注意什麼要帶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