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咔咔啊

    1、黃土高坡水土流失嚴重

    1、自然因素。

     主要有氣候、地形、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四個方面。

      ①地形:溝谷發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的流速越快,對土壤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彙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超滲)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

      ④植被。達到一定鬱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鬱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強。

     2、人為因素。

    人類對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以致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壞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

     水土流失可分為水力侵蝕、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三種類型。

     1、水力侵蝕分佈最廣泛,在山區、丘陵區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時都會產生水力侵蝕。它的特點是以地面的水為動力沖走土壤。例如:黃河流域。

     2、重力侵蝕主要分佈在山區、丘陵區的溝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溝的兩岸溝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於土壤及其成土母質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繼續保留在原來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風力侵蝕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蓋沙地區,其次是東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蘇幾省的“黃泛區”(歷史上由於黃河決口改道帶出泥沙形成)。它的特點是由於風力揚起沙粒,離開原來的位置,隨風飄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黃土高原

    另外還可以分為凍融侵蝕、冰川侵蝕、混合侵蝕、風力侵蝕、植物侵蝕和化學侵蝕。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打壩淤地,修建梯田;保塬、護坡、固溝;平整土地,修建水庫;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於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鬆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土壤耕作層被侵蝕、破壞,使土地肥力日趨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庫,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導致水旱災害發生,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水土流失對山區農業生產及下游河道帶來嚴重威脅。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的黃土高原現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災區,高原上植被稀少,溝壑縱橫,流失的土壤進入黃河,使之泥沙劇增。但歷史上的黃河流域並非今天的模樣,幾千年前,那裡森林密佈,氣候溼潤,最初的華夏文明就誕生在這一地區。

    此後,一方面因為自然氣候的變化,降水逐漸減少,另一方面,也因為過度的開發,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嚴重。因為過度的土地開發,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反過來,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又導致耕地或牧場的減少。

    過度開發不僅不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收益,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生態環境危機。目前,中國北方和西北內陸等生態脆弱地區普遍存在的過度開荒和過度放牧現象是造成這些地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 2 # 一生所愛444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自然原因有黃土疏鬆易侵蝕和崩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稀疏,侵蝕作用較強。人為原因有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採礦,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觸發機制。產生的危害:造成河道淤積,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降低土地生產力,造成環境惡化,使得黃土高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原則: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與佈局,治理和開發相結合。基本措施有:壓縮農業用地,採用現代農業技術,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保護和改善天然草場,規定合理的載畜量。露天採礦,及時回填復墾。目的:改善環境,提高植被的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點:保持水土,建立高效的農林牧業生產體系。意義:水土保持,脫貧致富。措施:工程、生物和農業技術等措施並用,有機結合,效益互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反映了人際交往中的寬容原則?